天安字典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时此公学王书嗟别)》

时间: 2025-07-12 12:45:57

诗句

谁谓嵩颍客,遂经邹鲁乡。

前临少昊墟,始觉东蒙长。

独行岂吾心,怀古激中肠。

圣人久已矣,游夏遥相望。

裴回野泽间,左右多悲伤。

日出见阙里,川平知汶阳。

弱冠负高节,十年思自强。

终然不得意,去去任行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2:45:57

原文展示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时此公学王书嗟别) ——高适

谁谓嵩颍客,遂经邹鲁乡。
前临少昊墟,始觉东蒙长。
独行岂吾心,怀古激中肠。
圣人久已矣,游夏遥相望。
裴回野泽间,左右多悲伤。
日出见阙里,川平知汶阳。
弱冠负高节,十年思自强。
终然不得意,去去任行藏。

白话文翻译

谁说我是嵩山和颍水的客人,
却已经途经了邹鲁之乡。
我站在少昊的遗址前,才意识到东蒙的广阔。
我独自一人行走,心中难免怀古,激动得流下热泪。
圣人早已不在,游夏的身影也远远望去。
我在野泽之间徘徊,四周皆是悲伤。
日出时看到阙里,河水平静如汶阳。
我年少时就怀有高洁的志向,十年来一直努力自强。
最终却未能如愿以偿,任凭自己随意游荡。

注释

  • 嵩颍:指嵩山和颍水,象征名山大川。
  • 邹鲁:古代诸侯国,孔子的故乡,代表儒家文化。
  • 少昊:古代帝王,传说中的圣人,象征理想与志向。
  • 游夏:指游夏子,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意在追忆古圣先贤。
  • 弱冠:指二十岁的年纪,象征青年时的志向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曾任职地方官吏,以豪放激昂的边塞诗著称。他的诗歌既有边塞的壮阔,又有田园的恬淡,风格多样,广受欢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高适途经鲁郡时,正值告别友人徐十八,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理想未达的感慨。诗中寄托了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行走于鲁郡的情景,展现了其对古文化的追忆与对自身理想的反思。诗的开头以“谁谓嵩颍客”引入,表现出一种自我认同的困惑,诗人身处异乡,却不禁思索自己的根源。接着,诗人站在少昊的遗址前,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东蒙的辽阔让他对未来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在“独行岂吾心,怀古激中肠”中,诗人以独行者的身份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增添了诗的历史感和悲壮感。通过“日出见阙里,川平知汶阳”,诗人用自然景象映射内心的情感,体现了他对于理想与现实、往昔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全诗最后几句,诗人以“弱冠负高节”自述过往的理想与追求,却最终未能如愿,显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整首诗在深情而豪放的笔调中,流露出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谓嵩颍客: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并非真正的客人。
  2. 遂经邹鲁乡:经过历史悠久的邹鲁之地,暗喻对文化的追寻。
  3. 前临少昊墟:来到少昊的遗址,感受到历史的沉重。
  4. 始觉东蒙长:意识到东蒙的辽阔,象征未来的广阔。
  5. 独行岂吾心:独自旅行,内心感受到孤独与思考。
  6. 怀古激中肠:怀念古人,内心受到激荡。
  7. 圣人久已矣:古圣人早已不在,流露出一种失落感。
  8. 游夏遥相望:对游夏的追忆,表示对儒家文化的向往。
  9. 裴回野泽间:在野泽之间游荡,体现对自由的渴望。
  10. 左右多悲伤:周围充满悲伤的氛围,感受到世事无常。
  11. 日出见阙里:日出时分,看到阙楼,象征希望。
  12. 川平知汶阳:河流平静,象征内心的宁静。
  13. 弱冠负高节:年轻时志向高远,表现出理想主义。
  14. 十年思自强:十年的努力与追求,渴望成功。
  15. 终然不得意:最终未能如愿,显露出无奈。
  16. 去去任行藏:随意而行,任凭命运的安排,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出见阙里,川平知汶阳”,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以历史遗址和自然景象比喻理想与现实,产生共鸣。
  • 排比:通过“去去任行藏”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强调对命运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历史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茫,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嵩颍:象征着高洁的理想与追求。
  • 邹鲁:代表着儒家文化的根基。
  • 少昊墟:历史的沉重与文化的积淀。
  • 东蒙:未来的广阔与无限可能。
  • 日出:希望与新生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弱冠”指的是几岁?

    • A. 18岁
    • B. 20岁
    • C. 22岁
    • D. 25岁
  2. 诗人怀古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哪一句?

    • A. 谁谓嵩颍客
    • B. 怀古激中肠
    • C. 终然不得意
    • D. 去去任行藏
  3. 诗中提到的“游夏”指的是?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一种游乐活动
    • C. 一种诗歌风格
    • D. 一种饮食文化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高适的《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有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理想的追求,但高适更多表现内心的孤独与对文化的思考,而王之涣则表现出壮阔的自然景象与豪情壮志。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集》
  • 《唐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红林檎近 其一 双调 南乡子(拨燕巢) 玉团儿 其一 双调 南柯子 玉团儿·铅华淡伫新妆束 过左伯桃羊角哀墓 游定夫见过晡饭既去烛下目昏不能阅书感而赋之 醉桃源 其二 大石 满江红·昼日移阴 如梦令(中吕思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弃旧恋新 亠字旁的字 包含旃的词语有哪些 肩从齿序 黄字旁的字 远范 神丧胆落 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首尾夹攻 羊字旁的字 噼噼啪啪 包含失的词语有哪些 幽险 长字旁的字 希迎 鸱头酒 桑榆末景 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