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2:5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2:57:12
原文展示:
送刘得华赴汉阳教授二首 赵蕃 〔宋代〕
汉阳在何许,越在河之北。 圣朝富文物,要使均万国。 辍我学省彦,以为远方重。 化成亟归来,明堂待梁栋。
白话文翻译:
汉阳在哪里?在黄河的北边。 我们伟大的朝代充满了文化和文物,我们要让这些文化传播到每一个国家。 从我们的学术机构中选出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去远方担任重要职务。 希望他们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并尽快回来,因为朝廷需要他们这样的栋梁之才。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赵蕃送别友人刘得华赴汉阳担任教授职务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对国家文化传播的愿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宋朝文化繁荣,诗人希望国家的文化和教育能够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因此鼓励友人前往汉阳担任教授,同时也期待他能够成功完成任务并早日归来,为国家贡献力量。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明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文化传播的深切期望。诗中“圣朝富文物,要使均万国”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宋朝文化繁荣的自豪感,以及希望这种文化能够普及到世界各地的宏大愿景。而“化成亟归来,明堂待梁栋”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够成功完成教化任务,并早日归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友人并表达对其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文化传播的愿景。诗人希望友人能够成功完成教化任务,并早日归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汉阳”位于哪个方位? A. 黄河的北边 B. 黄河的南边 C. 长江的北边 D. 长江的南边 答案:A
诗中的“圣朝”指的是哪个朝代?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B
诗中的“学省彦”指的是什么? A. 学术机构的普通人才 B. 学术机构的优秀人才 C. 政府的官员 D. 军事将领 答案:B
诗中的“明堂”象征着什么? A. 学校 B. 朝廷 C. 市场 D. 医院 答案:B
诗中的“梁栋”比喻什么? A. 国家的普通人才 B. 国家的栋梁之才 C. 国家的军事将领 D. 国家的文化名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