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2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0:18
隔水鹧鸪鸣,一汀香草生。自怜为客久,谁忍送君行。后会期何日,归途喜乍晴。它春科甲上,必欲见题名。
隔着水面,鹧鸪在鸣叫,一片滩涂上香草生长。自己怜惜身为客人已久,谁愿意送你离去?再会的日子不知道何时,归来的路上恰好遇见晴天。明年春天科举考试时,定要见你在榜上题名。
这首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科甲”一词反映了宋代士人对考试的重视,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期待和渴望。
徐照,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作品多散见于《全宋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人事与自然相结合,体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该诗创作于作者在外游历时,正值别离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相中别邓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开篇以“隔水鹧鸪鸣”引入,鹧鸪的鸣叫声在水面上荡漾,营造了一个清幽而又略带哀伤的氛围。接着,诗人感慨身为客人已久,心中自然生出不舍之情,增强了离别的情感深度。诗中“自怜为客久”一句,既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也暗示了对友人的依赖和珍惜。
后半部分转向对未来的展望,提到“后会期何日”,表达了对再见的期待,同时又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提及“科甲”,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象征着对未来光明前景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生动,体现了徐照对友谊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的结合,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之情和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诗中“隔水鹧鸪鸣”描述了什么景象?
“后会期何日”表达了什么情感?
“科甲”指的是什么?
徐照与李白在离别主题上有相似之处,李白在《将进酒》中也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渴望,但李白更加强烈豪放,而徐照则显得温婉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