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0:54
金凤钩 咏绣鞋
作者: 董元恺 〔清代〕
昨宵绣,幕曾近。
怪花底湘帘初褪。
纤如钩月,柔如削玉,
掌上看来越韵。
莲踪一捻莲痕印,
向洛浦香尘微衬。
双双綵雀,盈盈罗袜,
稳称凌波身分。
昨晚刚绣好的鞋子,靠近窗帘的地方,
那花儿的影子下,湘帘刚刚褪去。
鞋子纤细如钩月,柔软似削玉,
在手掌上看去更显韵味。
轻轻一捻,留下一点莲的印记,
在洛浦的香尘中微微映衬。
一双双彩色的小雀,盈盈的罗袜,
稳稳地衬托着她的身姿如凌波仙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文风清新,擅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尤其在描写女子、服饰方面有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金凤钩 咏绣鞋》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繁华,文人雅士对生活品质和细节的追求愈发显著。诗中描绘的绣鞋不仅是物品,更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金凤钩 咏绣鞋》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品味。整首诗通过绣鞋这一日常物品,引发对女性优雅姿态的赞美,体现了对女性美的深刻理解。
诗的开头,作者将绣鞋与窗帘的近距离联系起来,营造了一种温馨的场景,仿佛正值夜晚,轻柔的灯光透过窗帘,映照出鞋子的美丽。接着,通过“纤如钩月,柔如削玉”的比喻,展现了绣鞋的精致与华美,赋予其生命与灵动,使得鞋子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的象征。
“莲踪一捻莲痕印”一句,生动描绘出鞋子与自然的和谐,莲花象征着纯洁与高雅,暗示着女性的气质与内涵。最后,双双彩雀和盈盈罗袜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优雅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轻盈而灵动的美感。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清代女性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关注,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敏感。
逐句解析:
昨宵绣,幕曾近。
昨晚绣好的鞋子靠近窗帘,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怪花底湘帘初褪。
在花影之下,窗帘刚刚褪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美的显现。
纤如钩月,柔如削玉,
鞋子纤细如月钩,柔软如切割的玉石,形容鞋子的精美。
掌上看来越韵。
手掌上看去更显得有韵律感,突显鞋子的美感。
莲踪一捻莲痕印。
轻轻捻动,留下一点莲的印记,强调自然之美。
向洛浦香尘微衬。
在洛水的香气中微微映衬,渲染出优雅的境界。
双双綵雀,盈盈罗袜,
描绘出色彩斑斓的小鸟与轻巧的罗袜,增添美感。
稳称凌波身分。
形容女子如同凌波仙子般的优雅身姿。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绣鞋的描写,展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女性的优雅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金凤钩 咏绣鞋》的作者是谁?
诗中“莲踪一捻莲痕印”表达了什么?
诗中用来比喻鞋子的词句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