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金凤钩·送春》

时间: 2025-04-27 06:35:56

诗句

春辞我,向何处?

怪草草、夜来风雨。

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

一栏红药,倚风含露。

春自未曾归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5:56

原文展示:

金凤钩·送春
晁补之

春辞我,向何处?
怪草草夜来风雨。
一簪华发,少欢饶恨,
无计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寻无路,
试向我小园徐步。
一栏红药,倚风含露,
春自未曾归去。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离开我,它要去哪里呢?
真让人感到奇怪,昨夜的风雨来得突然。
一根簪子插在我的白发上,少了欢笑,
却增添了无尽的怨恨,无法让春天停留。
春天回来时我常常感到无路可寻,
不妨试着向我的小园子慢慢走去。
那栏杆上的红花,倚着风,沾着露水,
春天其实并没有真正离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草草:匆忙,草率。
  • :使人沉醉、迷恋的意思。
  • 红药:指红色的花,可能指的是牡丹等花卉。

典故解析: “春回常恨寻无路”中的“无路”,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无奈,体现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去之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3年—1125年),字叔行,号放翁,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洒脱,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金凤钩·送春》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怀念与追思,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金凤钩·送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离去和对它的思念。整首词在结构上层层递进,起初以“春辞我,向何处?”引出对春天的疑问,接着描绘了因春去而生的惆怅与怨恨,最后又通过小园的描写,转而表现春天的依然存在。
诗中“怪草草夜来风雨”一语,让人感受到春雨来得匆忙,似乎暗示着时光的无情和美好事物的易逝。而“一簪华发”则暗含着岁月无情,使得欢笑少了,怨恨多了。
诗的结尾通过描写小园中的红花,表现出春天虽已离去,但美丽的意象依然存在,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乐观与坚持。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辞我,向何处?
    春天已经离开了我,它要去哪里呢?这里引入了对春天的思考,表现了失去的惆怅。

  2. 怪草草夜来风雨。
    感到奇怪的是,昨夜的风雨来得如此匆忙,仿佛春天在不知不觉中离去。

  3. 一簪华发,少欢饶恨,
    头发中插着一根簪子,白发映衬出岁月的流逝,少了欢笑,增添了怨恨。

  4. 无计殢春且住。
    无法用任何办法让春天停留在身边,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和渴望。

  5. 春回常恨寻无路,
    春天再回来时,我常常感到无路可寻,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逐与失落。

  6. 试向我小园徐步。
    不妨慢慢走向我的小园,带着期待与向往的心情。

  7. 一栏红药,倚风含露。
    小园中的一栏红花,倚着微风,沾着露水,生动描绘出春天的美好场景。

  8. 春自未曾归去。
    其实春天并没有真正离开,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认知。

修辞手法: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离去与回归的主题。
  • 对仗:如“欢饶恨”,增添了诗的音韵美与节奏感。
  • 意象:通过“华发”、“红药”等意象,传达生命的变迁与春天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悟,蕴含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希望、生命与美好。
  • 华发:象征岁月的流逝,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 红药: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带有生动的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草草”是什么意思?

    • A. 缓慢
    • B. 匆忙
    • C. 安静
      答案:B
  2. 诗中“一簪华发”体现了什么?

    • A. 年轻
    • B. 美丽
    • C. 岁月的流逝
      答案:C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渴望
    • B. 对金钱的追求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对春天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的《金凤钩·送春》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在细腻的感情中流露出对春天的怀念,而后者则在豪放中展现对人生的态度。两者的情感基调不同,却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晁补之研究》

相关查询

杂咏一百首 其五 博浪壮士 桥西 先儒 送杨休文 和陈生投赠二首 胜业寺 送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 撷阳阡二首 岁晚试笔一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善可述 手字旁的字 高深远度 河清难俟 嘴硬心软 烦结尾的成语 悦使 鸷兽 牛骥同皁 殳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克字旁的字 途结尾的成语 己字旁的字 小资 陶情适性 养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