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0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5:19
从军传勇略,信脚困行间。
病废羞长剑,秋归见故山。
镜中双鬓改,众里一身还。
风雪沉昏夜,犹思戌散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从军经历中的勇敢与坚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的病痛让他不得不归乡。他感到羞愧,无法继续像以前那样挥舞长剑。回到故乡的他,看到镜中已是白发苍苍,感慨在众人中自己仍然是那样的孤独。即使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他仍然想念戍守的关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诗人。他的诗以描写边塞生活和士兵心态著称,常常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斗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了战斗后的归乡时刻,结合了他对军旅生活的回忆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表达了士兵在历经战争后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士兵从军归来的辛酸与感慨。首句“从军传勇略”展现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接下来的“病废羞长剑”则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身体的衰弱,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镜中看到自己双鬓已改,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沧桑,内心的孤独感愈加明显。最后两句“风雪沉昏夜,犹思戌散关”则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孤独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愈加浓烈,描绘了士兵在艰难环境中对故土的眷念与责任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逝去青春的感慨,也有对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军旅生活的回忆,表达了战争对人的影响、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体现了士兵的责任感和孤独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热爱
B. 对故乡的思念与岁月的感慨
C. 对长剑的骄傲
“病废羞长剑”中的“长剑”象征什么?
A. 生命
B. 勇气和战斗力
C.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董嗣杲的《李正将病归》更侧重个人情感和内心的变化,而前者则更多地体现了壮志难酬的豪情。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但都反映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