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2:3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2:32:07
送张天觉得山字
苏轼 〔宋代〕
西登太行岭,北望清凉山。
晴空浮五髻,晻霭卿云间。
余光入岩石,神草出茅菅。
何人相指似,稍稍落人寰。
能令坠指儿,虬髯茁冰颜。
祝君如此草,为民已恫瘝。
我亦老且病,眼花腰脚顽。
念当勤致此,莫作河东悭。
登上太行山,向北望去是清凉山。
晴空中浮现出五个发髻,云雾间弥漫着淡淡的色彩。
光线洒在岩石上,神奇的草木从茅萱中探出头来。
谁在指指点点,似乎要落入人间。
能够让人指向的,须发苍苍,面容如冰。
祝愿你如同这草木一般,为民众所困扰。
我也已年老多病,眼花腰脚无力。
想到要努力追求此道,切莫像河东人一般吝啬。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苏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感情真挚,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散文等多种体裁,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与张天杰友人之间的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与叮嘱,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太行岭和清凉山的壮丽景色,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送别情感。在描写中,苏轼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比喻,如“晴空浮五髻”,将白云比作头发,展现了天空的美丽与宁静。同时,诗中通过“余光入岩石,神草出茅菅”描绘出大自然生机勃勃的一面,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祈愿他的友人如同坚韧的草木一般,能够应对生活的挑战。此外,诗的后半部分流露出诗人对自身老病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自然之美,也有哲理之思,体现了苏轼的诗人气质与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西登太行岭,北望清凉山。
开篇即描绘了作者所处的位置,太行山的雄伟与清凉山的清新,形成鲜明对比。
晴空浮五髻,晻霭卿云间。
通过生动的比喻,将白云比作五个发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天际的美丽景象。
余光入岩石,神草出茅菅。
描绘了自然光线的变化和草木的生机,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自然的和谐。
何人相指似,稍稍落人寰。
表达了对人世间纷扰的感慨,似乎有些人指点江山,但终究人间世事纷繁。
能令坠指儿,虬髯茁冰颜。
形容经历风霜的人,气质刚毅,耐人寻味。
祝君如此草,为民已恫瘝。
祝愿友人如草木般坚韧,虽为民众所苦,但仍能顽强生长。
我亦老且病,眼花腰脚顽。
自述老病,表达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念当勤致此,莫作河东悭。
提醒自己要珍惜时光,努力追求,不要像河东人那样吝啬。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晴空浮五髻”用比喻表现云的形态,增强了视觉美感;对仗的使用使得诗句更加对称和谐,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苏轼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反思与对生命坚韧不拔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豁达的心态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何人相指似”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世烦恼的感慨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历史的回顾
“眼花腰脚顽”形容的是作者的什么状态?
A. 精力充沛
B. 年老多病
C. 旅行的疲惫
D. 心情愉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送张天觉得山字》与李白的《庐山谣》都以山水为背景,但苏轼更注重人际情感与人生思考,而李白则强调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个人豪情,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