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7:21
水调歌头(丙子中元后风雨有感)
作者: 葛长庚 〔宋代〕
一叶飞何处,天地起西风。
夜来酒醒,月华千顷浸帘栊。
塞外宾鸿来也,十里碧莲香满,
泽国蓼花红。
万象正萧爽,秋雨滴梧桐。
钓台边,人把钓,兴何浓。
吴江波上,烟寒水冷翦丹枫。
光景暗中催去,览镜朱颜犹在,
回首鹫巢空。
铁笛一声晓,唤起玉渊龙。
一片树叶飞到哪里去了,天地间吹起了西风。
昨夜酒醒,月光如水,洒满了窗帘。
塞外的客鸿也来了,十里之外的碧莲香气弥漫,
泽国的蓼花红艳艳。
万物都显得萧条清爽,秋雨滴落在梧桐树上。
在钓台旁边,人们垂钓,兴致多么浓厚。
吴江的波上,烟雾缭绕,水冷而寒,丹枫映衬。
光阴在暗中催促而去,照镜子时看见的朱颜依然,
回首往昔,却只剩下空荡的鹫巢。
铁笛一声晨鸣,唤醒了深渊中的龙。
葛长庚,字仲明,号南山,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兼具哲理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诗创作于丙子年中元节后,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借助风雨的意象,抒发心中的感慨。
《水调歌头(丙子中元后风雨有感)》是一首充满秋季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天的萧瑟与内心的感悟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首先,诗的开头通过“一叶飞何处”引出对自然的观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接着,诗中描绘了月光洒在窗帘上的画面,既有秋夜的宁静,又表露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醒。
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描绘了远方的莲香和泽国的蓼花,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丰饶,然而“万象正萧爽”又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钓台边的人们,尽管兴致浓厚,却无法掩盖内心的孤寂。最后,诗人通过“光景暗中催去,览镜朱颜犹在”反思岁月的流逝,发现自己仍然在这时光的洪流中挣扎,鹫巢的空荡则是对过往的无奈与惋惜。
整首诗以其清新的意象、深邃的哲理,表现了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思考,既有秋天的萧瑟之美,又有深沉的情感,让读者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本诗通过描绘秋季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诗中“西风”象征什么?
“一叶飞何处”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光景暗中催去”中的“光景”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