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5:57
兰陵王
葛长庚 〔宋代〕
一溪碧。何处桃花流出。春光好,寻个,小小篮舆漫行适。苍苔满白石。涧底阴风凛栗。疑无路,幽壑琮琤,峡转山回入林僻。千峰呈翠色。时亦有声声,樵唱渔笛。忽然一树樱桃白。又回头一顾,掀髯一笑,诗情酒思正豪逸。虎蹄过新迹。幂幂。雾如织。见异草珍禽,问名不识。山灵勒驾雨来急。欲游观未已,仆言日夕。看来看去,似那里,似少室。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碧绿的溪流,桃花从哪里流出呢?春光正好,我想寻一个小小的篮子,悠然漫行。青苔满布在白石上,涧底阴风凛冽,让人怀疑前方的路途。幽深的山谷里,流水声琮琤作响,峡谷转弯后又回到了林间的僻静之处。千峰呈现出翠绿的颜色,偶尔能听到樵夫的歌声和渔夫的笛声。忽然看到一树樱桃花盛开,回头一看,掀起胡须一笑,诗情与酒意正酣畅。虎蹄留下的新迹,薄薄的雾如织一般。看到各种稀奇的草和珍禽,却不知它们的名字。山灵催促着雨来得急切,想要游览观赏却未能如愿,我却说日间与夜晚都想看。看来看去,似乎在哪里都好像少室山。
作者介绍:葛长庚,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借山水景象抒发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现实的逃避。
《兰陵王》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以自然景色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刻感悟和细腻观察。诗中通过描写溪水、桃花、樱桃、青苔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春日氛围。诗人行走于山间,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隐含了对生活的思考。
诗的开头“一溪碧”便以清丽的景象抓住了读者的目光,紧接着通过“何处桃花流出”引出对春天的思考,展现了春光的美好。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苍苔满白石”和“涧底阴风凛栗”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尤其是“千峰呈翠色”一句,突出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豪情。
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诗人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参与者。他掀髯一笑,表达了内心的豪放与潇洒。诗中“虎蹄过新迹”,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暗示了对生命的思考。
总体来看,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由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篮舆”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小车
C. 一种植物
“千峰呈翠色”中的“翠色”指的是什么?
A. 蓝色
B. 绿色
C. 红色
诗中提到的“樵唱渔笛”体现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喧嚣
B. 和谐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