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水调歌头》

时间: 2025-04-26 03:23:33

诗句

土釜温温火,橐_动春雷。

三田升降,一条径路属灵台。

自有真龙真虎,和合天然铅汞,亦子结真胎。

水里捉明月,心地觉花开。

一转功,三十日,九旬来。

抽添气候,炼成白血换骷骸。

四象五形聚会,只在一方凝结,方寸绝纤埃。

人在泥丸上,归路入蓬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3:33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作者: 葛长庚 〔宋代〕

土釜温温火,橐动春雷。
三田升降,一条径路属灵台。
自有真龙真虎,和合天然铅汞,
亦子结真胎。
水里捉明月,心地觉花开。
一转功,三十日,九旬来。
抽添气候,炼成白血换骷骸。
四象五形聚会,只在一方凝结,
方寸绝纤埃。
人在泥丸上,归路入蓬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炼丹之道的过程,描述了火候的温热如同锅里的水。随着春雷的响动,天地之间的变化仿佛是一条通往灵台的道路。真龙和真虎象征着自然的力量,铅与汞的结合象征着丹药的炼成。作者在水中捕捉明月,心中感受到花开的美好。当功夫到达三十天,九旬的时间便到了。通过调节气候,炼成白血以替换骷髅,四象五行的聚合只是为了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凝结,心中无物。人在这泥丸之上,最终的归路通向蓬莱仙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土釜:土制的锅,象征炼丹的器具。
  • 温温火:温和的火候,指炼丹过程中对火候的掌控。
  • 橐动春雷:象征春天的气息和变化。
  • 灵台:道教中指心灵的境地,或是炼丹的理想状态。
  • 真龙真虎:象征阴阳调和的力量。
  • 铅汞:道教炼丹术中的重要材料。
  • 明月:象征理想、心灵的明净。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追求的理想境界。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真龙真虎”与道教的阴阳思想有关,反映了中医学和炼丹术的深厚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宋代诗人,以其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炼丹术的精深见长。其诗作往往涉及哲理和自然的结合,表达了对人生和道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道教盛行的时期,反映了人们对长生不老和炼丹术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宇宙力量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以炼丹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既有自然的变化(如春雷、明月),也有炼丹的过程(如土釜、铅汞),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将炼丹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生动地呈现出来,让读者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与哲理。

从整体上看,诗歌的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及灵魂升华的思考。诗人通过炼丹这一过程,象征性地表达了追求真理和理想的艰辛旅程。特别是“人在泥丸上,归路入蓬莱”一句,更是将人类的渺小和追求永恒的理想结合在一起,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土釜温温火:描绘了炼丹时的温和火候,暗示着修炼的细致。
  • 橐动春雷:传达出春天气息的变化,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三田升降:暗示天地的变化,可能指的是阴阳交替的过程。
  • 一条径路属灵台:指向修炼的最终目标,灵魂的升华。
  • 自有真龙真虎:象征着自然之力的结合。
  • 和合天然铅汞:炼丹时的重要材料,象征事物的本质。
  • 亦子结真胎:指成就理想的结果。
  • 水里捉明月:寓意追求理想与内心的觉醒。
  • 心地觉花开:心灵的觉悟与生命的美好。
  • 一转功,三十日,九旬来:讲述修炼过程的时间与努力。
  • 抽添气候:指在炼丹时调节环境与心态。
  • 炼成白血换骷骸:象征着重生与蜕变。
  • 四象五形聚会:道教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暗示和谐与统一。
  • 方寸绝纤埃:心灵的纯净与超脱。
  • 人在泥丸上:人类渺小,象征世俗之身。
  • 归路入蓬莱:追求理想境界和永恒的归宿。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 如“水里捉明月”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追求理想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炼丹过程,传达了追求真理、理想和内心觉悟的主题,展现了人在追求精神升华过程中的艰辛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土釜:象征修炼的工具与过程。
  • 明月:象征理想与内心的觉醒。
  • 蓬莱:理想的归宿与精神追求。
  • 春雷:象征生命的觉醒与新生。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的深刻内涵,也反映了道教文化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葛长庚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A. 浪漫爱情
    B. 理想与内心的觉醒
    C. 生命的短暂
    D. 自然的美好

  3. 诗中提到的“蓬莱”代表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归宿与精神追求
    C. 道教的仪式
    D. 世俗的烦恼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庐山谣》——李白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水调歌头》和《静夜思》都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对理想及内心世界的探寻,但《水调歌头》更侧重于道教文化的修炼过程,而《静夜思》则是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万侍郎母夫人挽诗 喜迁莺 其三 双峰二偈 西堂前双海棠花 马嵬八景次韵为阎方伯赋 其二 杨妃荒冢 万福寺 新晴晚眺 庐太孺人七秩徵诗 丘子野表兄郊园五咏 其五 蔬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望眼将穿 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丹心如故 惊慌无措 言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副项 蛮茶 包含碗的成语 包含谆的成语 采字头的字 乙字旁的字 焚香扫地 珠樱 只有 得胜回头 郑校人 耂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