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舒州被召试不赴偶书》

时间: 2025-07-28 20:35:29

诗句

戴盆难与望天兼,自怪虚名亦自嫌。

槁壤太牢俱有味,可能蚯蚓独清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35:29

原文展示:

戴盆难与望天兼,自怪虚名亦自嫌。
槁壤太牢俱有味,可能蚯蚓独清廉。

白话文翻译:

戴着盆子,难以同时仰望天空,自己怪罪虚名,也自感嫌弃。
枯土太牢固,皆有其味,难道只有蚯蚓才能独自清白?

注释:

  • 戴盆:指戴着一个盆子,形容心中有事,难以抬头看天。
  • 虚名:指空洞的名声,或没有实际意义的名声。
  • 槁壤:指干枯的土壤,意指无法生长的土地。
  • 蚯蚓:一种小动物,常被视为坚贞清白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者。他以推行新法而闻名,倡导变革,重视实用和社会责任。其诗歌作品以清新、直白、平易近人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安石被召试而未能赴考的情况下,表达了他对虚名的厌倦和对清白的追求,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舒州被召试不赴偶书》是一首反映王安石内心挣扎的诗作。诗中,王安石以“戴盆”开头,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困境和无奈,仿佛被世俗的名利捆绑,无法抬头仰望理想的天空。这里的“虚名”是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也显示出他内心的自责与嫌弃。接下来的“槁壤太牢俱有味”,则揭示了即使在贫瘠的环境中,依然能品味到生活的滋味,暗示着他对内心清白的追求。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富有哲理,王安石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思考,展现出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清白的向往。他的情感在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内心对话。通过对比“槁壤”和“蚯蚓”的意象,王安石强调了在充满竞争和利益的社会中,真正的清白与坚持是多么难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戴盆难与望天兼:诗人以“戴盆”比喻一种束缚,暗示人无法同时拥有名声与理想,表达出一种无奈。
  2. 自怪虚名亦自嫌:对自己追求虚名感到自责,同时也厌倦这种名利的追逐。
  3. 槁壤太牢俱有味:即使是贫瘠的土地,也有其独特的风味,隐喻生活的苦与乐。
  4. 可能蚯蚓独清廉:意指在社会的浑浊中,唯有蚯蚓这类小生物才能保持清白,反映出一种对纯洁与清白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戴盆”形象化困境。
  • 对比:对比“槁壤”与“蚯蚓”,强调清白与浑浊的对立。
  • 反问:以“可能”引导读者思考,增加了诗的思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出对虚名的厌倦和对清白的渴望,反映了王安石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自身处境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束缚与无奈。
  2. 虚名:代表社会的名利与浮华。
  3. 槁壤:象征生活的艰难与真实。
  4. 蚯蚓:象征清白与坚贞,代表一种低调而诚实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厌倦?

    • A. 财富
    • B. 虚名
    • C. 友谊
  2. 诗中“槁壤”指的是什么?

    • A. 贫瘠的土壤
    • B. 丰饶的土地
    • C. 山川
  3. 蚯蚓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 A. 努力
    • B. 清白
    • C. 贪婪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反映了对名利与清白的思考。
  • 杜甫的《登高》:揭示了人生的苦与乐。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常常构成鲜明对比。李白的豪放与浪漫与王安石的深邃与现实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李白追求的是自由与豪情,而王安石则更关注内心的挣扎与社会的责任。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词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刘道原学士归南康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望云楼 郿坞 六月十三日病起走笔寄仇池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 放闸二首 送程建用宣德西归 和子瞻泗州僧伽塔 寒食二首 和毛君州宅八咏 凤凰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狂风暴雨 伞兵 雨字头的字 倒海移山 站夫 包含昭的成语 花攒锦簇 独有千秋 血字旁的字 柳营花阵 半文不白 违纪 牛字旁的字 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倒八字的字 衣字旁的字 单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