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7:22
道人心与世无求,隐几萧然在此楼。
坐对高梧倾晓月,看翻清露洗新秋。
登临更欲邀元亮,披写还能拟惠休。
顾我不知天上乐,虚疑昨夜梦仙游。
这位道人心中无欲无求,安静地隐居在这座楼中。
坐在这里对着高耸的梧桐树,倾听着清晨的明月,
看着清露洗净了新秋的气息。
此时我更想邀请元亮(即苏东坡),
可惜我写的诗词能否比得上惠休(即贺知章)的佳作呢?
我却不知道天上的快乐,
只觉得昨夜的梦像是游历在仙境一般。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著称。他的诗词多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与个人的哲思。王安石在政治上推行变法,试图振兴国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世事的超脱和对友人(如苏轼、贺知章)的怀念。其时北宋政治动荡,王安石虽身处高官之位,但内心却渴望宁静与清净的生活。
王安石的这首诗运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和对友人深切的怀念。诗中“道人心与世无求”开篇便道出一种超然的境界,隐喻着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这种境界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选择。接着“坐对高梧倾晓月”,描绘出晨月高悬,清露滴落的宁静之景,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清幽。
“登临更欲邀元亮”则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借邀约之语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诗人对文学交流的渴望。这种友谊在诗中被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最后“顾我不知天上乐,虚疑昨夜梦仙游”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迷茫。诗人虽然渴望天上的快乐,但却感到这种快乐似乎遥不可及,只能在梦中寻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怀念,展现了王安石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追求,既有对理想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孤独而又追求高远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安石的“道人”指的是哪种人?
诗中提到的“元亮”指的是哪位著名诗人?
“顾我不知天上乐”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什么感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