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8:3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8:35:17
翠幙卷东冈,欹眠用半床。
松声悲永夜,荷气馥初凉。
清话非无寄,幽期故不忘。
扁舟亦在眼,终自懒衣裳。
翠色的帷帐卷起在东边的山冈上,
我斜靠着床,打了个盹。
松树的声音在漫漫长夜中显得悲凉,
荷花的气息透出一丝清凉。
清谈并不是没有寄托,只是幽静的约定我始终不忘。
扁舟就在眼前,却终究懒得穿衣出门。
此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松声”和“荷气”均为古代文人所赋予的自然意象,常用来表达孤独和清雅的情怀。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推行新法,致力于社会改革。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
《欹眠》创作于王安石晚年,诗中表现了一种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闲适,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欹眠》是一首表现孤独与宁静的诗,王安石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了一个人在自然中沉浸的状态。首句“翠幙卷东冈”以生动的场景引入,展现出一个清幽的环境,营造出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欹眠用半床”,表达了一种慵懒与放松的状态,仿佛在与自然对话。在后面的句子中,松树的声音与荷花的气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宁静与思索。
“清话非无寄,幽期故不忘”传达出一种内心的期盼与思念,虽身处宁静之中,却依然有着对生活的牵挂与思绪。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内涵,既有孤独的美感,又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最后一句“扁舟亦在眼,终自懒衣裳”则透露出一种对外界的淡然与不羁,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眼前有舟可行,但他更愿意沉浸于此刻的宁静。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
《欹眠》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荷气”主要指什么?
诗中“扁舟亦在眼”的含义是什么?
王安石的《欹眠》与李白的《夜泊牛津》都表现了夜晚的孤独,但王安石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和内心的感受,而李白则更多地关注外界的环境与人际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