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0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4:20
火天无处买清风,闷发时来入梵宫。只向方师小廊下,回看门外是樊笼。
在炎热的夏天,无处可寻清凉的风,闷闷不乐之时,清风却偶然飘入禅宫。唯有在方师的小廊下,回头看看门外却是一个囚笼般的世界。
施肩吾,唐代诗人,字子华,号肩吾,生于晚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常以山水、禅宗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感悟。
这首诗作于夏季,作者在方师的寺院中感受到炎热和闷闷不乐的心情,借助于对比,表达了内心对清凉和宁静的渴望,以及对世俗束缚的反思。
施肩吾的《夏日题方师院》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炎热夏天的心理状态。诗的开头“火天无处买清风”,通过“火天”这一强烈的意象,立刻传达出夏日的酷热和压抑感。诗人感受到一种无处可逃的烦闷,似乎在寻找一丝清凉的慰藉,但却发现这样的清凉在现实中难以寻觅。
接下来的“闷发时来入梵宫”,转而引入了一个宁静的场所——梵宫,表明诗人内心的向往。在这里,清风意外地进入,带来了一丝凉意,仿佛是对心灵的抚慰。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种宁静中,而是回过头去看“门外是樊笼”,这句话令人深思。樊笼象征着世俗的困扰与束缚,让人意识到即使在内心追求宁静的时刻,外部世界依然充满了限制与压迫。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表达了对自由与清凉的渴望,同时也对现实中各种束缚的无奈。诗人在短短的字句中,传递出深刻的哲理,令人思考生活的本质与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与自由的渴望,以及对世俗束缚的深刻反思。通过对炎热夏天的描绘,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烦恼与困扰,呼唤内心的清凉与解放。
《夏日题方师院》的作者是谁?
诗中“火天无处买清风”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樊笼”在诗中象征什么?
与施肩吾的作品相比,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但王维更强调自然的和谐与人心的合一。而施肩吾则更多地反映了对世俗的反思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