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9:5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9:57:17
士而怀其居,孔子亦云非。贤臣事晋侯,夜载使逃齐。酖毒比晏安,君子不可怡。乐小必害大,安近远之迷。野刍养骐骥,当念和銮驰。一饱愿即止,几何非犬鸡。高贤意有在,汲汲不敢迟。安能守槽枥,长伴儿曹嬉。
作为一个士人如果留恋自己的家乡,孔子也说过这是不对的。贤臣为晋侯效力,夜晚带着使者逃往齐国。酖毒(指安逸的生活)比晏安(平静安逸)更危险,君子不能沉溺于安逸。追求小乐必定损害大义,安于近处而迷失远方。在野外用草料养育骏马,应当想到它应该在和銮(古代车上的铃铛)声中奔驰。一旦吃饱就满足,那和犬鸡有什么区别呢?高贤之人心中有远大的志向,急切地不敢迟缓。怎么能守着槽枥(马槽),长久地陪伴孩子们嬉戏呢?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这首诗是张耒在夏日有感而发,表达了对士人应有远大志向的期望,批评了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态度。诗中通过对比贤臣与安逸生活的危险,强调了追求大义、不满足于小乐的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士人应有远大志向的期望。诗中“士而怀其居,孔子亦云非”一句,直接引用了孔子的观点,强调了士人不应该留恋家乡,而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接着,通过“贤臣事晋侯,夜载使逃齐”的典故,展现了贤臣的忠诚和远见。诗中的“酖毒比晏安”和“乐小必害大”等句,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安逸生活的危险和追求小乐的危害。最后,通过“野刍养骐骥”和“安能守槽枥”的对比,强调了高贤之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不应该满足于现状。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士人应有远大志向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强调士人应有远大志向,不应该满足于现状,不应该沉溺于安逸的生活。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士人应有远大志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