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4:37
江南有嘉禽,乘春弄清吭。
流音入我耳,慰惬若获贶。
朝听已孤高,暮听转幽旷。
何多燕雀群,声迹不相傍。
始闻汾阳生,文行众所谅。
独哦青山间,悼古或悲怆。
弃官不屈人,颇学陶元亮。
是时予爱之,颜采莫得望。
倏然能见过,远涉丹湖浪。
袖携一卷诗,行橐更无长。
固与俗人殊,於焉识敦尚。
嗟嗟二千石,不知子所向。
骇子发论高,万仞耸孤嶂。
又如决河湍,捧土安可障。
吾方叹环材,恨未逢良匠。
信哉骐骥驹,谁用伯乐相。
自从昔还朝,汩汩走俗状。
未尝寄子书,子言今行行。
亦似昧相知,曾非事高闶。
把笔诚不勤,强意乃为妄。
兹晨去湓城,聊以和子唱。
子辞犹瀑布,敢挹不知量。
江南有美丽的鸟儿,趁着春天在空中欢快歌唱。
它的悠扬歌声传入我的耳中,让我感到如同得到了珍贵的礼物。
早晨的歌声是那样的孤高,晚上又显得格外幽深。
何必在乎那些成群的燕雀,它们的叫声与我的歌声并不相干。
我初次听闻汾阳的才子,文采和品德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我独自在青山之间吟哦,感慨古人时常感到悲伤。
即使弃官而不屈服的人,仍然向陶渊明那样追求理想。
那个时候我对他十分欣赏,但又无法得到他的容颜。
转瞬之间能够见到他,远行至丹湖的波浪之中。
我只携带一卷诗书,行囊中再无其他。
固然与世俗之人不同,在这里我识得真正的品格。
唉,那些二千石的官员,竟不知道你要去何方。
惊叹于你高远的论说,如同万仞的孤峰耸立。
又如决堤的洪水,捧着泥土又怎能阻挡。
我正在感叹人才难得,恨未能遇到良匠。
真可惜美好的骏马,谁能识得伯乐。
自从上次回朝,便渐渐流连于世俗之中。
未曾给你寄过书信,而你却说要去远行。
似乎我们之间的相知还不够深厚,早已不再是高远的事情。
我写笔确实不勤,强行下笔只是妄作。
今晨我将离开湓城,随意与你对唱。
你的辞令如同瀑布,敢于取用却不知深浅。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希夷,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风格著称,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寄情于自然,表达个人志向和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被贬后,他在旅途中与友人郭功甫相送,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中不仅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还有对人才的渴望与对理想的追求。
梅尧臣的《次韵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古诗。全诗围绕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理想的追求展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中的鸟鸣和山水,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首联以“江南有嘉禽”开篇,鸟儿的歌声仿佛在春天的空气中荡漾,给人以安慰。这种自然的声音,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接着,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与世俗的不同,强调了自身的独立与高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梅尧臣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人对“骐骥”的比喻,更是表明了他对人才的渴望与对良匠的期待。在诗的结尾,诗人以即将离别的情景收束,使全诗在深情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反映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自然与情感的共鸣,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对理想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嘉禽”指的是什么?
诗中“骐骥”象征什么?
诗人对“二千石”的官员有什么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