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8:25
浅浅清泉自鉴开,
鳞鳞寒甃未生苔。
山中亭午野禽渴,不畏人惊欲下来。
清澈的泉水轻轻流淌,水面如镜,映照着四周的景色;
寒冷的石阶上,青苔尚未生长。
在山中正午时分,野禽口渴得厉害,
它们毫不畏惧人类的惊动,想要飞下来喝水。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清泉”和“山中野禽”的意象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溪,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是梅尧臣在新居落成时所作,通过描绘新井的景象,表现了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对自然的赞美。
梅尧臣的《新井》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清泉、石阶和野禽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的开头“浅浅清泉自鉴开”,描绘了清澈的泉水如镜一般,反射出周围的景物,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这里的“自鉴”不仅是指水面的反射,更暗示了自然之美的自我呈现,显示出一种内在的和谐。
接下来的“鳞鳞寒甃未生苔”,则进一步描绘了石阶的状态,寒冷的石头上尚未生长青苔,显得清冷而生机勃勃。此句传达出一种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暗示着新井尚处于初生阶段。
最后一句“山中亭午野禽渴,不畏人惊欲下来”,描绘了在炎热的正午,野禽因口渴而不畏人类的惊动,勇敢地飞下来饮水,这不仅表达了自然界生物的生存本能,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畏的生命力量。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传达了对生命、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梅尧臣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活力的赞美,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与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清泉”是用来比喻什么?
A. 生命的流动
B. 友谊的深厚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A
“寒甃”指的是:
A. 温暖的阳光
B. 冷冷的石阶
C. 沉重的雨水
答案:B
野禽为什么不畏惧人类?
A. 因为它们饿了
B. 因为它们习惯了
C. 因为它们勇敢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梅尧臣的《新井》和王维的《鹿柴》,两者均以自然为题材,但梅尧臣更注重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感受与哲理的思考。两者在诗风上皆呈现出对自然深刻的感悟与热爱,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