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涂荆二山遇暗石》

时间: 2025-04-26 14:18:03

诗句

淮流两山间,势束秋涨急。

聚石如伏兵,敛敛波下立。

轻舟不可防,而况昧所习。

暗值柂已毁,後者戒前及。

同发去渐遥,更愁寒滩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8:03

原文展示

过涂荆二山遇暗石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淮流两山间,势束秋涨急。
聚石如伏兵,敛敛波下立。
轻舟不可防,而况昧所习。
暗值柂已毁,後者戒前及。
同发去渐遥,更愁寒滩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季淮河流域两山之间航行的险情。河流湍急,波涛汹涌,隐蔽的暗礁像伏兵一般潜伏在水下。轻舟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防备,更何况我对这里的水情并不熟悉。暗礁已经使船只受损,后来的船只应当警惕前面的危险。我们同船出发,但逐渐远离,更让人担忧的是寒冷的滩涂更加泥泞难行。


注释

  • 淮流:指淮河的水流。
  • :束缚,限制。
  • 聚石如伏兵:比喻水下的暗礁像伏兵一样潜伏,暗示危险。
  • 轻舟不可防:轻巧的船只难以防备意外。
  • :无知,不知道。
  • 暗值柂已毁:暗礁导致了船只的损毁。
  • 後者戒前及:后来的船只要警惕前面的危险。
  • 寒滩涩:寒冷的滩涂使得行舟更加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落帆,北宋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在淮河流域航行时,结合当时的自然环境和个人经历,表达了在自然险境中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未知的恐惧。


诗歌鉴赏

《过涂荆二山遇暗石》是一首生动描绘舟行险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表现出作者在航行中的恐惧与无助。开头两句“淮流两山间,势束秋涨急”,为全诗定下了一个紧张的基调,迅速引入读者的注意。作者用“势束”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秋季水流的急促,暗示着自然界的力量无比强大。

接下来的“聚石如伏兵”,通过军事隐喻,揭示了水下暗礁的潜在危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人在面对这样的环境时,感到“轻舟不可防”,更是表达了他对未知的恐惧和无力感。

后半部分的“暗值柂已毁”,则是对先前航行者遭遇的警示,警告后续的船只必须小心谨慎,显示出一种对生命安全的深切关注。而“更愁寒滩涩”一句,带有一种无奈的感慨,暗示了在自然面前个人的渺小与无助。

整首诗以紧凑的结构与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观察力及细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威严与生命的脆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淮流两山间:描绘了淮河在两座山之间流淌的自然景象。
  2. 势束秋涨急:秋季的水流急促,透露出自然的力量。
  3. 聚石如伏兵:暗喻水中的石头像隐藏的兵士,暗示潜在的危险。
  4. 敛敛波下立:暗礁在波涛下静静矗立,形成了隐蔽的威胁。
  5. 轻舟不可防:轻巧的船只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防范意外。
  6. 而况昧所习:更何况对这片水域并不熟悉。
  7. 暗值柂已毁:暗礁已经导致了船只的损毁。
  8. 後者戒前及:后来的船只应当警惕前面的危险。
  9. 同发去渐遥:同行的船只逐渐远离,彼此间的距离拉大。
  10. 更愁寒滩涩:寒冷的滩涂愈发让人忧虑,行舟更为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聚石如伏兵”,将暗礁比作隐藏的敌人。
  • 拟人:水流的急促被赋予了威胁的性格。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险境,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通过对危险的警示,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未知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力量。
  • 两山:代表着障碍与挑战。
  • 聚石:暗示了潜在的危险,象征着生命中的不确定性。
  • 轻舟:象征着脆弱的生命和人类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聚石如伏兵”所比喻的是什么?

    • A. 暗礁
    • B. 船只
    • C. 河流
    • D. 山峰
  2. “更愁寒滩涩”中的“涩”字意为?

    • A. 光滑
    • B. 苦涩
    • C. 湿滑
    • D. 粗糙
  3. 诗人通过哪种手法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夸张
    • D. 对仗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自然环境中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山水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和梅尧臣的险境形成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自然中所感受到的情感截然不同,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生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梅尧臣的相关研究论文与集锦。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颂古三十八首 颂古三十八首 颂古三十八首 颂古三十八首 颂古三十八首 颂古三十八首 飞来峡 送友人 晓起望五老芙蓉诸胜 夜入栖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皓月当空 鳞苔 鬥字旁的字 包含脏的词语有哪些 私字儿的字 矛字旁的字 指破迷津 户字头的字 挟细拿粗 花鸟 消息 隔皮断货 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字旁的字 速成 讯号 人中之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