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8:03
过涂荆二山遇暗石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淮流两山间,势束秋涨急。
聚石如伏兵,敛敛波下立。
轻舟不可防,而况昧所习。
暗值柂已毁,後者戒前及。
同发去渐遥,更愁寒滩涩。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季淮河流域两山之间航行的险情。河流湍急,波涛汹涌,隐蔽的暗礁像伏兵一般潜伏在水下。轻舟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防备,更何况我对这里的水情并不熟悉。暗礁已经使船只受损,后来的船只应当警惕前面的危险。我们同船出发,但逐渐远离,更让人担忧的是寒冷的滩涂更加泥泞难行。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落帆,北宋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在淮河流域航行时,结合当时的自然环境和个人经历,表达了在自然险境中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未知的恐惧。
《过涂荆二山遇暗石》是一首生动描绘舟行险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表现出作者在航行中的恐惧与无助。开头两句“淮流两山间,势束秋涨急”,为全诗定下了一个紧张的基调,迅速引入读者的注意。作者用“势束”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秋季水流的急促,暗示着自然界的力量无比强大。
接下来的“聚石如伏兵”,通过军事隐喻,揭示了水下暗礁的潜在危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人在面对这样的环境时,感到“轻舟不可防”,更是表达了他对未知的恐惧和无力感。
后半部分的“暗值柂已毁”,则是对先前航行者遭遇的警示,警告后续的船只必须小心谨慎,显示出一种对生命安全的深切关注。而“更愁寒滩涩”一句,带有一种无奈的感慨,暗示了在自然面前个人的渺小与无助。
整首诗以紧凑的结构与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观察力及细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威严与生命的脆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险境,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通过对危险的警示,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未知的敬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聚石如伏兵”所比喻的是什么?
“更愁寒滩涩”中的“涩”字意为?
诗人通过哪种手法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自然中所感受到的情感截然不同,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生体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