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2:3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2:38:32
缧囚往虑问,勤恤意不息。
猛虎在陷穽,挑尾尚求食。
常忧有诖误,非罪罹暴迫。
蔼蔼万乘都,憧憧四方客。
一遭纤微衅,监垢莫磨拭。
是以大君心,惟恐横抵摘。
前法著以律,後法编以册。
每当炎蒸时,狱器用刷涤。
应无古冤血,地下化为碧。
我今因牵吟,聊以肝胆沥。
刑人皆得辜,不以尤地脉。
间归即解鞍,浣手嫌控靮。
昔言善烹鱼,必先溉釜鬲。
愿言保兢慎,切勿厌此役。
夜月可留翫,清樽可独适。
一榻宽且平,群动都已寂。
可用休其劳,不休庶终夕。
缧囚们前来问我,我心中对他们的担忧始终不息。
猛虎在陷阱中,即使尾巴挑起仍在寻觅食物。
我常常忧虑有误解,并非他们的罪过而遭遇暴力的压迫。
繁华的都市中,四方的客人纷至沓来。
一旦发生细微的冲突,监狱的污垢也无法清除。
因此,君主的内心唯恐会误伤无辜。
法律之前有明确的规定,后续的法律也要编纂成册。
每当酷热的季节,监狱的器具需要清洗。
希望没有古老的冤屈,地下的冤魂能化为碧水。
我现在因诗而吟,聊以倾诉我的心声。
所有被刑罚的人都应得到宽恕,不因地脉的不同而受罚。
若有回归之时,解去鞍具,清洗双手不愿再碰弓箭。
昔日有人说,要善于烹饪鱼,必先清洗锅具。
希望大家都能谨慎小心,切勿厌倦这份职责。
夜晚的明月可供观赏,清酒可独自品味。
一张床铺宽敞且平坦,周围的一切都已寂静。
可以休息其劳,不休则终夜难眠。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梅溪,晚号梅隐,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以及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是梅尧臣在和司马光的诗作时所作,反映了他对社会公正的关心,尤其是在对待囚犯和冤屈的态度上,表现出对人性的关怀和对法律公正的呼唤。
梅尧臣的《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通过描绘囚徒的苦境,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的呼唤和对人性的关怀。诗中以“缧囚往虑问”开篇,直接引入了囚徒的艰难处境,表现出诗人对于他们的同情与关心。接着,诗人用“猛虎在陷穽”来比喻那些被困在绝境中的人,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仍然渴望生存的本能。诗中的“君心”一词,揭示了君主在处理囚犯时的心态,反映了对法律和人道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不仅承载着对法律公正的期待,也通过对古冤的提及,深化了对历史的反思。最后的部分,诗人通过对夜月和清樽的描绘,渴望在纷扰中找寻内心的平静,显示出对生活的淡泊与洒脱。整首诗在情感上贯穿着忧虑与期盼,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猛虎比喻困境中的人)、对仗(如“夜月可留翫,清樽可独适”)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缧囚”是指什么?
诗人对待囚徒的态度是?
“猛虎在陷穽”比喻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