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5:3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5:36:17
嫣妇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黄金一丸入云端,
群贫望逐满长安。
众人为贵嫣不惜,
弃掷如泥资弹射。
藏身叶底有能鸣,
辜负春风拖雨翮。
不飞上天诉至珍,
几人辛勤拣砂石。
这首诗描绘了黄金的珍贵和人们为之追逐的景象。诗中的“黄金”象征着财富,虽然它在高空中闪耀,但贫穷的人们却只能仰望,渴望获得。许多人为了名利而不惜抛弃一切,像是将珍贵的黄金丢弃在泥土中。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一种藏身于树叶底下的鸟儿,它本可以在春风中自由翱翔,却因不飞而辜负了春天的美好。最终作者反思,能否珍惜身边的美好,真正理解那些艰辛追求的意义。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擅长描写自然景色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写景抒情为主,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嫣妇》作于宋代,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社会上物质财富的追逐与人们情感的迷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对黄金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忽视。
《嫣妇》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梅尧臣通过对黄金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人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忽视了真正的美好与珍贵。诗的开篇“黄金一丸入云端”,以黄金为引子,象征着人们向往的高贵与富有,然而“群贫望逐满长安”又表现出无数贫苦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和追逐,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接下来的几句则呈现出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许多人为了嫣美的名利而不惜放弃真正的价值,甚至将黄金视作泥土般轻贱。诗人在此通过“弃掷如泥”来揭示人们盲目追逐物质的愚蠢。后半部分提到藏身于叶底的鸟儿,象征那些未能把握机会的人,虽然在春风中应有翱翔的自由,却因自身的选择而辜负了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财富的诱惑,也引发了对人生价值的深思,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要忘却世间的真、善、美。
诗歌通过对财富与美好事物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真正值得珍惜的东西,警示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与机会。
诗中“黄金一丸入云端”中,“黄金”象征什么?
“辜负春风拖雨翮”中的“春风”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物质追求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