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3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36:23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作者:杜牧
秋半吴天霁,清凝万里光。
水声侵笑语,岚翠扑衣裳。
远树疑罗帐,孤云认粉囊。
溪山侵两越,时节到重阳。
顾我能甘贱,无由得自强。
误曾公触尾,不敢夜循墙。
岂意笼飞鸟,还为锦帐郎。
网今开傅燮,书旧识黄香。
姹女真虚语,饥儿欲一行。
浅深须揭厉,休更学张纲。
诗的意思大致是:秋天的吴地,雨后天晴,清澈的天空映照着万里光辉。流水声在耳边如同笑语,山雾如绸缎般轻轻拂过衣裳。远处的树木在阳光下如同轻纱帐幕,孤独的云朵像是粉色的囊袋。溪流与山川交融,时节已近重阳。回望过去,我虽甘愿过得清贫,却无力自强。误触了权贵的尾巴,夜里不敢循墙而行。岂料捕捉飞鸟,却成为了锦帐中的郎君。如今网络开放了傅燮的门户,旧日的书信却是黄香的遗留。美丽的女子真是虚言,饥肠辘辘的孩子却只想出门一趟。浅深之间须要揭示严厉,不要再学张纲的方式。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他的诗风以清新、婉约、含蓄见长,常以山水田园、人生感悟为题材。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写于杜牧被贬的时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及对官场的感慨。诗中描绘了雨后美丽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吴地雨后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美的同时,揭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秋半吴天霁,清凝万里光”描绘了雨后的晴朗,清新而明亮,给人以美的享受。接下来的“水声侵笑语,岚翠扑衣裳”,则通过声音和视觉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远处的树木和孤云的描绘,富有层次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孤单的氛围。
“溪山侵两越,时节到重阳”中提到的重阳节,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在岁月中的感慨。后半部分则转入了对自我的反思,诗人自述“顾我能甘贱,无由得自强”,表达了他虽愿意过清贫生活,却无力自立的无奈。结尾的“浅深须揭厉,休更学张纲”则是对未来的警示,告诫自己要面对生活的挑战,不应再拘泥于旧有的教条。
整首诗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自我反思中,体现出杜牧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表现出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反思,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中“秋半吴天霁”中的“吴天”指的是哪一地区?
诗中的“重阳”节象征着什么?
“岂意笼飞鸟”中“笼飞鸟”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