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5:59
赠制笔生许文瑶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许生精艺谁可及,材用刚柔以制笔。
水盆洗出紫兔毫,便觉文章生羽翼。
蒙恬将军为动色,为是秦王旧时物。
丞相斯曾从驾行,载此篆书封禅碣。
从秦至今几千载,兔尚存皮竹可采。
利济天下功不有,入手千人万人爱。
我昔为郎居粉署,用笔唯于许生取。
轻衫日对紫薇花,写遍江淹梦中句。
许生的精湛技艺无人可比,所用的材料刚柔相济,制成了笔。水盆里洗出的紫兔毫,令人感觉文章仿佛生出了翅膀。蒙恬将军所用的笔,曾是秦王时代的物品。丞相也曾陪伴皇帝出行,带着这篆书封禅的石碑。从秦朝到现在已经几千年,兔子的皮毛依然存在,竹子也可以采集。虽然能够造福天下的功劳并不显著,但手握此笔的人却都十分喜爱。以前我在粉署任郎时,只用许生的笔。轻衫日下对着紫薇花,写尽了江淹在梦中的诗句。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笔力精湛、作品流传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尤其在描绘工艺和日常生活方面表现出色。
此诗是刘辰翁赠送给制笔匠许文瑶的作品,表达了对其技艺的赞美与欣赏。诗中不仅描绘了笔的制作工艺,更寄托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与对文化传承的敬重。
《赠制笔生许文瑶》是一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工艺与艺术的诗作。诗中刘辰翁以“许生精艺谁可及”开篇,直接抒发了对许文瑶高超技艺的赞叹,展现了诗人对工匠精神的尊重。接着,通过细致的描述,展示了制笔的过程与材料的珍贵,尤其是“水盆洗出紫兔毫”,通过这种生动的意象,传递出笔墨之间的灵动与生命。
诗中提及的历史人物,如蒙恬和丞相,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重感,表明这种工艺不仅仅是个人技艺的体现,更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诗的最后,诗人回忆自己用许生的笔时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这位工匠的感激与情感深厚的联系。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术的热爱与崇敬,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整首诗通过对制笔技艺的赞美,表达了对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敬仰,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和创造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紫兔毫”是什么?
诗人对许生的技艺有何评价?
诗中提到的“蒙恬将军”是以什么著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