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0:12
将军独乘铁骢马,
榆溪战中金仆姑。
死绥却是古来有,
骁将自惊今日无。
青史文章争点笔,
朱门歌舞笑捐躯。
谁知我亦轻生者,
不得君王丈二殳。
将军骑着一匹铁色的骏马,
在榆溪的战斗中死于敌箭。
死去的将士自古以来就有,
今天的骁将却让人惊讶地没有。
历史文章争相记录英雄事迹,
朱门之下的歌舞却对牺牲者冷漠。
谁能知道我也是个轻言放弃生命的人,
却得不到君王的重视和赏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晚唐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奔放,常以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时期,正值唐朝政治动荡、边疆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以赵纵使君战死的事件为契机,表达了对将士英勇牺牲的敬意和对社会冷漠的无奈。
杜牧的《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辄书长句》是一首充满悲壮情感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赵纵使君英勇牺牲的描写,展现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然而,诗人又对现实社会的冷漠表示了深深的失望。诗的开头,以“将军独乘铁骢马”描绘了赵纵的英姿,紧接着提到他在战斗中陨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战死者的悲壮。
诗中“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更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常常被后人铭记,而现实中的牺牲却被富贵人家的歌舞所掩盖。杜牧以此反思历史的真实与虚假,表达了对英雄的追忆与对当下社会冷漠的深切批判。
最后一句“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失落,表明他内心的挣扎与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在传达出英雄精神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社会价值观的深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警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英雄牺牲的敬意以及对社会冷漠的批判,反映了杜牧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赵纵使君是因为什么而死的?
诗中“朱门”指的是:
诗人对“青史”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兵车行》描绘了战乱中的百姓苦难,与杜牧的英雄视角形成对比,展现了战争的多重面貌。杜甫从平民角度出发,关注战争带来的社会影响,而杜牧则从英雄角度出发,强调将士的牺牲精神。两者共同构成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