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1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19:20
赠僧五首
清闲上人(自蜀入洛,于长寿寺说法度人)
白居易
梓潼眷属何年别,
长寿坛场近日开。
应是蜀人皆度了,
法轮移向洛中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仰和对宗教传播的关注。诗中提到梓潼是一个与僧人有关的地方,表示诗人与僧侣曾有过的联系。如今长寿寺的法会正好召开,暗示着蜀地的信徒们已经得到了度化,法轮的传播也来到了洛阳。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通俗易懂,关注民生,擅长写乐府和五言诗。其作品多描写社会风貌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他在洛阳任职期间,受到佛教的影响,常常参与与佛教相关的活动。诗中提到的长寿寺在他心中具有重要地位,寄托了他对宗教信仰的看重和对人们心灵寄托的思考。
白居易的这首《赠僧五首》通过对梓潼和长寿寺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佛教传播的深刻理解与赞美。诗的开头“梓潼眷属何年别”引发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浓厚的乡愁。接下来的“长寿坛场近日开”则转向一个具体的宗教场景,暗示着佛教活动的频繁和宗教信仰的传播。
诗中提到“应是蜀人皆度了”,体现了白居易对蜀地人们信仰的认可和赞许,反映了他对佛教教义传播成功的欣慰之情。在最后一句“法轮移向洛中来”中,“法轮”象征着佛教的教义,移向洛阳则表示佛教的影响力不断扩展,给人们带来希望与启迪。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对信仰的尊重,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和死亡的思考,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佛教的传播与信仰的力量,展现了诗人对宗教的敬仰和对人们灵魂寄托的关怀,表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寿坛”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山
B. 一场法会
C. 一片森林
“法轮移向洛中来”中的“法轮”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佛教教义
C. 战争
“梓潼眷属何年别”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C. 对未来的忧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