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8:5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55:11
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
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
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
既然已经明白了莲花的奥秘,那么就该抛弃贝叶经书。
菩提(觉悟)没有固定的地方,文字本身是空虚的。
观察手指并不等于知道月亮,忘记捕捉工具才是真正获得鱼。
听说你已经登上彼岸,那么放弃筏子又能怎样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明的社会关怀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生活琐事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白居易晚年时期写的,反映了他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世俗事物的放下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此诗通过对佛教哲学的探讨,展现了白居易内心深处的智慧与觉悟。开篇提到的“莲花藏”象征着灵魂的纯净与启迪,而“贝叶书”则是对世俗知识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文献的超越。接着,诗人指出菩提的无处所、文字的空虚,强调了悟道的真正意义在于内心的觉醒,而非外在的形式。
“观指非知月”一句则借用观察与认知的关系,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而“忘筌是得鱼”则揭示了放下执念的重要性,只有放下对外物的执着,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智慧。最后两句“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更是引人深思,暗示达到觉悟的境界后,世俗的工具和方式已不再重要,真正的解脱在于心灵的自由。
整个诗作运用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哲理,使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和智慧,体现了白居易对心灵修行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佛教的觉悟与世俗知识之间的关系,强调内心的觉醒与超越外在形式的重要性,体现了对自由与智慧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居易的《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A. 爱情
B. 觉悟与世俗知识的关系
C. 自然风光
“舍筏复何如”中的“筏”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工具
B. 对外物的执着
C. 友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