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5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54:57
望湘人·春思
作者:贺铸 〔宋代〕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
醉魂愁梦相半。
被惜余薰,带惊剩眼,
几许伤春春晚。
泪竹痕鲜,佩兰香老,
湘天浓暖。
记小江风月佳时,
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
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
青翰棹舣,白蘋洲畔,
尽目临皋飞观。
不解寄一字相思,
幸有归来双燕。
春天的夜里,听到黄莺的叫声让我厌倦,花香扑面而来,令我心醉神迷,却又感到忧愁。醉酒后的梦境半是愁苦,余香被轻轻珍惜,惊醒的眼里满是春天的伤感。泪水在竹子上留下鲜艳的痕迹,佩兰的香气渐渐消散,湘江的天空愈加温暖。回忆起小江畔的风月美好时光,屡次约定的游伴却如烟般飘散。须相信那凤求凰的琴弦是易断的,奈何云和的乐声再次奏响,曲终人却已远去。认不出那罗袜的踪影,往日嬉戏的地方波光依旧清浅。青色的船停泊在白蘋洲边,尽情目睹岸边的飞鸟。无法把一字思念寄托于你,幸好还有归来的燕子双双。
“湘天”指的是湘江的天空,是湘江地区的自然景色的体现;“罗袜无踪”表达了对逝去身影的惋惜。
作者介绍:
贺铸,字孟华,号秋水,南宋著名词人,擅长描写山水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情而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望湘人·春思》写于春日,作者在感受春天的美好时光的同时,心中又充满了对逝去游伴的思念和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情感的关注。
《望湘人·春思》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开篇即以“厌莺声到枕”引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对往昔的怀念。诗人通过“花气动帘”描绘了春天的氛围,同时表达出对离愁的纠结。词中“泪竹痕鲜”揭示了内心的伤感,而“佩兰香老”则暗示了过往的美好已不复存在。尤其是在“记小江风月佳时”中,诗人回忆往昔的欢愉,与如今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愁绪,既有春日的美好,又有对逝去游伴的思念。最后一句“幸有归来双燕”则是对未来的期望,象征着希望和重聚的可能。词风细腻,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好与离愁的思念展开,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主题集中在个人情感的表达上,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感情的深邃。
诗词测试:
诗中“厌莺声到枕”的意思是:
“泪竹痕鲜”表达的情感是:
“幸有归来双燕”主要表达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