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2:04
季父知并州
捧诏出明光,飞轩陟太行。
玉墀分近侍,虎绶给新章。
笳吹喧行陌,旌旗卷夜霜。
雁归汾水绿,城压代云黄。
土屋春风峭,氊裘牧骑狂。
关山宁久驻,剩宴柳溪傍。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奉诏出征的情景。诗人捧着圣旨从明光出发,飞车驶向太行山。玉阶上分配近侍,新的章程和命令也随之而来。笳声在行人中回响,旌旗在夜霜中卷动。大雁归来时,汾水变得碧绿,城市则被黄云覆盖。乡间的土屋在春风中显得特别冷峭,骑马的牧人则感到格外狂欢。关山静静地驻守在那儿,唯有在柳溪边的宴席依然进行。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松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他的作品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被召回并州任职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描绘了出征的场景,展现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梅尧臣的《季父知并州》是一首表现官员出征的古诗,兼具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的情感。诗的开头“捧诏出明光,飞轩陟太行”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壮阔的场景,立即将读者带入了紧张的氛围中。捧诏的动作不仅是对权力的尊重,也暗示着责任的重大。
接下来的“玉墀分近侍,虎绶给新章”则展现了官场的繁忙与制度的严谨,近侍的分配和新章的发布显示出对待政务的认真态度。这不仅是对个人职务的履行,更是对国家事务的重视。
“笳吹喧行陌,旌旗卷夜霜”,这两句通过声响和视觉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紧迫感和激动感,仿佛可以感受到士兵们的豪情万丈和即将出征的紧迫感。
而后面的“雁归汾水绿,城压代云黄”转而描写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尤其是故乡的景色与气候。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最后的“关山宁久驻,剩宴柳溪傍”则回归到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乱的厌倦,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官员出征时的壮丽场景,既有对国家的忠诚,也有对故乡的深情,体现了梅尧臣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故乡的思念,既有壮志豪情,也有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飞轩”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雁归汾水绿”表现了诗人对____的思念。
判断题:诗中“关山宁久驻”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