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偶题》

时间: 2025-07-27 14:38:06

诗句

水榭花繁处,春晴日午前。

鸟窥临槛镜,马过隔墙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38:06

偶题

原文展示:

水榭花繁处,春晴日午前。
鸟窥临槛镜,马过隔墙鞭。

白话文翻译:

在繁花似锦的水边楼阁,春天晴朗的午前时分。
小鸟在窗前窥视着水中的倒影,马儿经过墙边时发出鞭子的声音。

注释:

  • 水榭:指临水而建的楼阁。
  • 花繁:花盛开繁茂。
  • 春晴:春天晴好的天气。
  • 临槛:在窗前,槛指窗台。
  • :指水面,如同镜子。
  • 马过:马经过。
  • 隔墙:墙的另一边,表明距离。
  • :指马夫用来驱赶马的鞭子。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未引用明确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春日的宁静与自然景象,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这种描写风格是唐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常见于当时诗人的作品中。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司空图(834年—908年),字子长,号逸老,唐代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文学理论的探索而著称,尤其在山水诗和咏物诗方面有重要成就。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强调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交融,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偶题》是一首典型的唐代诗歌,表现了诗人对春日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首联“水榭花繁处,春晴日午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日午后,水边楼阁的繁花和明媚的阳光,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里的“水榭”不仅是一个实物,更是诗人心中理想的栖息地,象征着一种理想生活的向往。

次联“鸟窥临槛镜,马过隔墙鞭”则展现了动态的画面。小鸟在窗前窥视水面,似乎在思考什么;而马儿经过墙边,鞭声清脆,带来一丝生动的气息。这种描写使得整首诗在静谧中透出一丝生动,构成了静与动的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它不仅是对春日景色的描绘,更是对那种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水榭花繁处:描绘了水边楼阁的美丽景象,突出春天的繁花似锦。
    2. 春晴日午前:强调了时间的特定性,春日的温暖和明亮,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3. 鸟窥临槛镜:小鸟的动作显示了它的好奇,水面如镜子般的倒影,增添了诗的意境。
    4. 马过隔墙鞭:马的存在打破了宁静,带来生动的气氛,形成动态与静态的对比。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与次联形成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水面比作镜子,形象生动。
    • 拟人:鸟的窥视赋予了生命,增添了情感色彩。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融合思考。

意象分析:

  • 水榭:象征着理想生活的栖息地。
  • 花繁: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象征自由与灵动。
  • :象征生动与活动,打破静谧。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榭”指的是哪里?
      • A. 山顶
      • B. 水边楼阁
      • C. 草地
    2. 诗中提到的“鸟”在做什么?
      • A. 休息
      • B. 窥视水中的倒影
      • C. 飞翔
    3. 诗的创作背景是哪个朝代?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比较司空图的《偶题》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但《偶题》更侧重于静谧的描绘,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带有离别的感伤,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摸鱼子 摸鱼子 鸥 摸鱼子 浮碧山楼春暮客感寄上湖雪莲社诸子 摸鱼子·买陂塘旋栽杨柳 摸鱼子·买陂塘旋载杨柳 摸鱼子 明初赋摸鱼子寿予,既次其韵,而可 摸鱼子 赋玉簪,用明初韵 摸鱼子 寄秀水周青士缪天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寿水 羽字旁的字 显谋 包含即的成语 辙乱旗靡 以诚相见 阿平绝倒 靑字旁的字 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斗量 省烦从简 咏謡 提手旁的字 包含栉的成语 犬字旁的字 穷追不舍 巛字旁的字 显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