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复用前韵并答鲁直明略且道见招不能往》

时间: 2025-05-06 08:27:57

诗句

铜斗承糟醉张口,口和渔阳拍铜斗。

去年抛却青竹竿,女嬃婵媛呼我还。

我初不解世中语,淡面那久王侯间。

未须头出千人上,要有廖君黄子赏。

竹林清风前日生,豫章冥冥云拥城。

二人不来草木长,带铗陆离谁与荣。

步行夺马从此起,谈笑封侯谁氏子。

平生不识笳鼓悲,虚读君诗舍然喜。

君不见大贤远抱与俗难,何须酒盘柔指鸣哀弹。

二人高韵已寥廓,黄鹄之飞那得攀。

绳桥可度见可喜,家贫马骨高三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8:27:57

复用前韵并答鲁直明略且道见招不能往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原文展示

铜斗承糟醉张口,
口和渔阳拍铜斗。
去年抛却青竹竿,
女嬃婵媛呼我还。
我初不解世中语,
淡面那久王侯间。
未须头出千人上,
要有廖君黄子赏。
竹林清风前日生,
豫章冥冥云拥城。
二人不来草木长,
带铗陆离谁与荣。
步行夺马从此起,
谈笑封侯谁氏子。
平生不识笳鼓悲,
虚读君诗舍然喜。
君不见大贤远抱与俗难,
何须酒盘柔指鸣哀弹。
二人高韵已寥廓,
黄鹄之飞那得攀。
绳桥可度见可喜,
家贫马骨高三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饮酒作乐的场景,开头提到饮酒的铜斗与渔阳的乐声。去年我抛弃了青竹竿,听到女嬃婵媛的召唤,回到她的身边。我起初并不理解世俗的语言,面色淡然,似乎与王侯之间的交往也无所谓。并不需要在人群中争先恐后,只要得到廖君和黄子的赏识就足够了。竹林中的清风令人神往,豫章山的云雾缭绕。可惜这二人不来,草木依旧茂盛,谁能与我共享荣华。步行而去,从此再无马匹相伴,谁能在谈笑间封侯呢?我一生从未听过笳鼓的悲鸣,只是在虚读君子的诗篇时感到一丝喜悦。你不见那些高尚的人士远离世俗的束缚,何必借助酒杯与柔指来发出哀伤的旋律?二人已经高远,黄鹄之飞又怎能轻易攀附?绳桥虽能渡过,见到便是欣喜,而我家贫如洗,马骨高耸在三山之上。


注释

  • 铜斗: 一种盛酒的器具,此处意指饮酒作乐。
  • 渔阳: 指古乐曲名,渔阳的乐声热烈欢快。
  • 女嬃婵媛: 传说中的美女,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廖君黄子: 指代有才华的人物,这里暗指追求高雅的文人。
  • 豫章: 指豫章山,山名,风景秀丽,常被文人所吟咏。
  • 笳鼓: 古代乐器,象征音乐与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用之,号栗洲,宋代著名诗人,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散文,尤其以豪放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时期,诗人以个人经历对世俗生活进行反思与自我表达,展现了对友人和高雅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酒宴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高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冷漠。开头以“铜斗承糟醉张口”引入,生动地展现了饮酒的乐趣及豪情。然后转入对过往的回忆,从抛弃青竹竿到女嬃的召唤,暗示了世事如梦,人生的无常。诗中不断出现的“二人”象征着理想的朋友与高尚的情操,他们的缺席让草木长青却显得孤独无助。

诗人不在乎外界的纷扰与竞争,认为得到知己的赏识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诗的后半部分更是表现出一种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力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独立与清醒。结尾提到“家贫马骨高三山”,更是将个人的处境与理想的高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超然的豁达与清醒。

整首诗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世俗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作者内心的挣扎与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铜斗承糟醉张口: 以铜斗盛酒,畅快饮酒,显示出酣畅淋漓的生活状态。
  • 口和渔阳拍铜斗: 与乐声共鸣,营造出欢快的氛围。
  • 去年抛却青竹竿: 过去的生活方式被放弃,反映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 我初不解世中语: 表达对世俗语言的无奈与不解,显示出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铜斗”与饮酒情景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高尚与清雅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理想与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以此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斗: 代表饮酒作乐的场景,象征享乐的人生。
  • 竹林清风: 象征自然与高雅,代表诗人向往的境界。
  • 黄鹄: 高飞的鸟,象征高远与自由,暗示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铜斗”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盛酒的器具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鱼类
  2. 诗中“女嬃婵媛”象征什么?

    • A. 诗人的理想
    •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C. 朋友的缺席
    • D. 世俗的繁华
  3.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 A. 非常看重
    • B. 冷漠与无奈
    • C. 积极参与
    • D. 逃避现实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杜甫晁补之: 都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杜甫更著重社会责任感,而晁补之则倾向于个人独立与高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八达岭 次韵王西樵司勋春夜兼书别思 暂归南村题山房左壁 其三 暂归南村题山房左壁 其二 暂归南村题山房左壁 其一 申丈凫盟贻书见讯且索近著寄答 其二 申丈凫盟贻书见讯且索近著寄答 其一 怀顾宁人处士 放歌赠雁巢上人 其一 纳凉与陈生偶述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花落谁家 不是事 耳字旁的字 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甲舍 包含匮的成语 枝木之冠 遗臊撒粪 万物唯人为贵 包含篓的词语有哪些 先字旁的字 礼交 瘦客 低声哑气 鬼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刿心刳肺 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