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4:3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4:32:08
与君暮从栖岩东,有泉锵然发深谷。
人言祥符行幸城无水,跨野疏泉此山足。
后来修废吴与李,谁其记者江休复。
我欲重铭章圣功,借君巨笔錾寒玉。
我与你傍晚时分从栖岩向东走,有一泉水在深谷中潺潺流出。
人们说祥符的行幸之时城中缺水,然而这山中的泉水却足够。
后来吴王和李王的兴废,谁能记得江水又休息了。
我想要重写铭记圣明的功绩,借助你这把巨笔雕刻在寒玉上。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公谟,号乐天,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词与诗的成就闻名,作品多描写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达了对历史功绩的敬畏与追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兴废,展现了诗人对水的珍视及对历史的思考。开头以“与君暮从栖岩东”引入,展现与友人同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随后,诗人提到“泉锵然发深谷”,泉水的清脆声响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暗示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依然存在自然的美好。
“人言祥符行幸城无水”,这里引入历史背景,表现出当时社会的困境,形成与自然美的对比,增加了诗的深度。而“后来修废吴与李,谁其记者江休复”,则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历史的变迁让人感到无常。
最后,诗人希望能够“重铭章圣功”,显示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希望,借助友人的助力,将这种情感化为永恒的记忆,象征着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与文化传承的追求,情感基调既有沉重的历史感,又有自然的宁静与希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栖岩”指的是什么地方?
诗人希望借助谁的“巨笔”来铭刻历史功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