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2:2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2:25:18
散漫复潺湲,半砂半和石。
清风波亦无,历历鱼可搦。
我来亦屡久,归路常日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溪水画面,水流缓慢而清澈,沙子与石头交错相伴。微风轻拂,水面上没有波浪,水中游动的鱼儿清晰可见,似乎可以轻易捕捉。作者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不短,归家的路上总是伴随着日落的景象。
姚合(约825年-900年),字子云,号山人,唐代诗人,原籍河南,后迁居于今陕西。姚合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常蕴含哲理和人生感悟。
这首诗写于姚合晚年,正值唐朝衰落之际,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可能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在喧嚣的社会中,溪水的静谧与鱼儿的悠然成为他心灵的慰藉。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溪流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开篇通过“散漫复潺湲”两句,描绘出溪水流淌的状态,轻柔而柔和,仿佛在诉说溪水的细腻与优雅。接着“半砂半和石”则将溪底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沙石交错,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清风波亦无,历历鱼可搦”两句则更进一步,描绘出水面平静,微风拂过而不惊波,鱼儿若隐若现,似乎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给人以静谧与安宁的感觉。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观察与细致感受。
最后两句“我来亦屡久,归路常日夕”则引入了个人情感,暗示诗人对这片自然的依恋与留恋,同时也反映出他在喧嚣生活中的孤独与思考。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喧嚣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描绘溪水、鱼儿等意象,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追求自我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诗中描绘的水流状态是?
a) 湍急
b) 散漫
c) 汹涌
诗人常常在什么时间归家?
a) 早晨
b) 正午
c) 黄昏
诗中提到的“历历鱼可搦”是指什么?
a) 鱼在水中清晰可见
b) 鱼在岸边
c) 鱼正在跳跃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和对友人的期盼,情感上有所不同,但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