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薛景石瓜庐》

时间: 2025-04-29 13:27:42

诗句

何地有瓜庐,平湖四亩余。

自锄畦上草,不放手中书。

人远来求字,童闲去钓鱼。

山民山上住,却羡水边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7:42

原文展示:

何地有瓜庐,平湖四亩余。
自锄畦上草,不放手中书。
人远来求字,童闲去钓鱼。
山民山上住,却羡水边居。

白话文翻译:

哪里有瓜庐呢?就在平湖旁边,四亩地的大小。
我自己在田里锄草,却不放下手中的书。
有远道而来的人想请我写字,而小孩则悠闲地去钓鱼。
生活在山上的村民,常羡慕我住在水边的生活。

注释:

  • 瓜庐: 瓜庐是指一个种植瓜类的房屋或小屋,暗指诗人的居所。
  • 平湖: 描述诗人居住环境的湖泊,意象清新。
  • 锄畦: 锄草的田地,表现出诗人务农的生活。
  • 求字: 来者求字,反映诗人有书法或文学的才能。
  • 童闲: 指小孩在悠闲地去钓鱼,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 山民: 生活在山上的居民,他们向往水边的生活,寓意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因其诗作多描绘田园风光,表达隐逸生活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显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徐照隐居生活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瓜庐中读书、务农的情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外界喧嚣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题薛景石瓜庐》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一个宁静、和谐的田园世界,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开篇用“何地有瓜庐,平湖四亩余”引入,生动地描绘出他的居所,使读者感受到那种悠闲自在的氛围。诗人自锄畦上草,带着一丝自给自足的满足感,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依赖与热爱。随着“人远来求字,童闲去钓鱼”的描写,诗中的生活场景愈加生动,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自然的亲密。

诗的最后两句,山民羡慕水边居,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溶入了自然、书法与人际关系,寓意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淡泊明志、隐逸生活的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地有瓜庐,平湖四亩余。”:诗人先问瓜庐的所在,接着说明其位置,展现出诗人隐居的环境。
  • “自锄畦上草,不放手中书。”:表现诗人即使在务农,也不忘读书,体现出对知识的追求。
  • “人远来求字,童闲去钓鱼。”:描绘出诗人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儿童的无忧无虑。
  • “山民山上住,却羡水边居。”:最后一句对比山民与水边居住者的生活,表达了对宁静水边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 “人远来求字,童闲去钓鱼”表现出生活的对比,形成了和谐的生活画面。
  • 比喻: “瓜庐”作为隐居的象征,展现了诗人生活的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瓜庐: 象征着田园生活和隐逸。
  • 平湖: 象征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 锄草: 代表诗人的自给自足和对土地的热爱。
  • 求字: 反映诗人的文化修养和人际交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儿居住?

    • A) 山上
    • B) 水边
    • C) 城市
    • D) 草地
  2. 诗中“童闲去钓鱼”意指什么?

    • A) 孩子学习
    • B) 孩子玩乐
    • C) 孩子工作
    • D) 孩子吃饭

答案:

  1. B) 水边
  2. B) 孩子玩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诗词对比:
《题薛景石瓜庐》与王维的《竹里馆》同样描绘隐逸生活,但徐照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自我修养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徐照研究》

相关查询

宿酂侯镇 宿酂侯镇 桃源行 题晋祠 漫兴 漫兴 即事 即事 醉落魄 小重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佣士 包含帚的成语 幺字旁的字 树桩 包含氨的词语有哪些 势高益危 斗字旁的字 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麻痹大意 骨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紫钗记 吃敲贼 拨船 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众好必察 千日酒 抓乖卖俏 风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