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1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15:02
题信州赵昌甫林居
徐照 〔宋代〕
谱按江西派,声名过浙间。
弃官从早岁,买屋向深山。
文集通僧借,渔舟载鹤还。
待予归旧里,又得到柴关。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信州赵昌甫林居的赞美和感慨。诗中提到江西派的声名超过了浙江。作者早年弃官隐居,选择在深山中购置房屋。与僧侣交往时,借阅了文集;在渔舟上,载着归来的白鹤。期待着能够回到故乡,却意外地又得到了柴关的景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生于江西,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隐居信州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在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避世隐居,寄情于山水之间。
这首《题信州赵昌甫林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恬淡。诗中首先提到“谱按江西派,声名过浙间”,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江西文人的崇高地位,也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弃官从早岁”,展现了他早年间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以及选择隐居的决心。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然,被“买屋向深山”所体现,深山成为了心灵的归宿。
在与僧侣的交往中,诗人借阅文集,这一细节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与追求。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期待归乡的心情与隐居生活的宁静交织,最终在柴关的场景中得到了某种意外的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然和精神自由的情感基调,反映了在动荡的社会中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江西派”是指哪个地区的文人?
a) 浙江
b) 江西
c) 福建
作者弃官的原因是什么?
a) 对官场失望
b) 经济原因
c) 家族原因
“渔舟载鹤还”中的“鹤”象征什么?
a) 友谊
b) 自由与隐逸
c) 财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徐照的《题信州赵昌甫林居》和陶渊明的《饮酒》: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