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0:03
秋日山中寄李处士
——杜荀鹤 〔唐代〕
吾辈道何穷,寒山细雨中。
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
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
我们这一代人何以穷困潦倒呢?就在这寒冷的山中淅淅沥沥的细雨里。孩子们懒于读书,果树和栗树上的果实也快要空了。讨论的言论关系到国家事务,所写的诗文见证了国家的风貌。即使在这样的平和时代,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应该不忘为公众服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山人。他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安定交替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秋日的景象,表达对时事的思考与对后辈学习的关切。
《秋日山中寄李处士》是一首感怀之作,虽表面看似描绘自然景观,实则蕴含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诗中开篇以“吾辈道何穷”引入,直面当代人所面临的困境,表现出一种无奈感和对未来的思索。寒山细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凄凉的氛围,暗示生活的艰苦。
接下来,诗人提到“儿童书懒读”,不仅是对年轻一代的批评,也反映出社会教育的缺失,令人担忧。果栗树将空,暗示着丰收的希望即将消失,传达出对未来的忧虑。随后,诗人提到“言论关时务”,强调了言论与国家事务的紧密联系,表明了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应承担的责任。
最后一句“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尽管面临困境,但仍然不能放弃为社会服务的使命。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使整首诗充满了希望与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现实的深刻描写,表达了对后代教育的忧虑与对社会责任的呼唤,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儿童书懒读”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A. 教育缺失
B. 孩子们不喜欢读书
C. 学校的影响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社会的责任
C. 对个人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