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12
闲居书事
杜荀鹤 〔唐代〕
竹门茅屋带村居,
数亩生涯自有馀。
鬓白只应秋炼句,
眼昏多为夜抄书。
雁惊风浦渔灯动,
猿叫霜林橡实疏。
待得功成即西去,
时清不问命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乡村的生活,竹门茅屋旁的村庄,几亩地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却自有闲适。诗人的鬓发已白,想必是因为秋天时写诗的缘故;而眼睛昏花,常常是因为夜里抄书。雁群在风中惊起,渔灯也随之摇动,猿声在霜林中回荡,橡树的果实稀疏。等到功成名就时,我就会西去;此时清闲,不必在意命运如何。
作者介绍:杜荀鹤,字季方,唐代诗人,出生于今河南,主要以五言诗和古诗闻名。他的作品常体现出恬淡的田园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荀鹤晚年,正值官场失意、退隐乡居的阶段。诗中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
《闲居书事》是一首表现田园生活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清闲自在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开篇用“竹门茅屋”引入,勾勒出一种简朴而富有生机的乡村居所,诗人通过这种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简单生活的热爱。接着,诗人自省鬓发渐白,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他的眼睛因夜间抄书而昏花,表现出他对知识追求的执着。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用“雁惊风浦”和“猿叫霜林”生动展现出秋冬季节的宁静和冷清,渔灯的摇动与猿声的回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虽说“时清不问命何如”,却流露出一种淡然自得的态度,体现了他对人生的达观与洒脱。这种情怀,恰恰反映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即在繁华与喧嚣之后,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通过对仗、比喻等手法增强了节奏感和意境,例如“雁惊风浦”与“猿叫霜林”的对仗,形成了和谐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亲近感,以及对人生的淡然态度,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竹门茅屋”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诗人自省“鬓白”说明了什么?
“待得功成即西去”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杜荀鹤的《闲居书事》更注重生活的细腻描写与内心的感悟,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理想田园的追求与向往。两者都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各有侧重,前者更具哲理性,后者则更具抒情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