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4:57
世无良乐久,骥足谩驱驰。
尚喜心无愧,渠忧人未知。
尘埃浑眯目,魂梦识佳时。
好在张仪舌,男儿讵可期。
世间良好的音乐已经很久没有了,骏马的奔腾也只是虚幻的追逐。
我仍然感到欣慰,因为我心中没有愧疚,而他却担心别人不知道他的忧虑。
在尘埃中我睁不开眼睛,只有在梦中才能识别美好的时光。
若能如张仪那样口才出众,男儿又何必期待未来的事呢?
廖行之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文化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音乐、生活的思考,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感。
这首诗通过对世间良乐缺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开篇即点明“世无良乐久”,以音乐作为引子,暗示当时社会的文化贫乏。接着以“骥足谩驱驰”形象地描绘了奔波于世的无奈,骏马的奔跑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但一切似乎都是徒劳。
“尚喜心无愧,渠忧人未知”则反映了内心的安宁与外界的焦虑。虽然诗人内心无愧,但他却意识到他人的苦恼和不安,这种对比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接下来的“尘埃浑眯目”则进一步揭示了现实的困境,尘埃模糊了视线,使得诗人难以看清生活的真谛,只有在梦中才能找到“佳时”。
最后,诗人提到“好在张仪舌”,寓意如张仪般的口才能够在世俗中获得尊重与地位,然而“男儿讵可期”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人生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让人感到无可奈何。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表现了诗人对社会文化现状的批判以及对个人理想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骥足”指的是:
A. 骏马的脚
B. 高大的树
C. 美好的音乐
D. 追求的理想
诗人对“世无良乐久”的感慨,主要反映了什么?
A. 生活的快乐
B. 文化的匮乏
C. 个人的成就
D. 自然的美好
“魂梦识佳时”的意思是:
A. 梦中能识别美好的时光
B. 现实中无法看清
C. 生活的困惑
D. 未来的期待
答案: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其情感更多的是孤独与思乡。杜甫的《春望》则在社会动荡中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却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