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5:46
族派蟠桃谱牒存,三千历岁物难群。黠儿尚许三偷摘,可是年年不见分。
家族的谱牒中仍然保存着蟠桃的传说,三千年过去,世间的事物难以归类。聪明的孩子们虽然总能偷偷摘取几颗桃子,但年年却依旧无法得到应有的分配。
“蟠桃”源自《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西王母在瑶池上种有蟠桃,每隔三千年熟一次,食之可得长生不老。诗中提到蟠桃象征着珍贵而难得的事物,而孩子们的“偷摘”则反映出人性中的贪婪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廖行之,宋代诗人,其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风格多样,语言清新。
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家族传承与珍贵事物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蟠桃”这一意象,展现了对珍贵事物的追求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以“族派蟠桃谱牒存”开篇,点明了家族传承的主题,接着用“三千历岁物难群”来强调时间的流逝让人们对珍贵事物的渴望变得更加遥不可及。接下来的“黠儿尚许三偷摘”,则用孩子们的调皮行为生动地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尽管他们努力去偷摘,却依然无法得到应有的“分”,这反映出一种不可得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在幽默中透出一丝忧伤,表达了对人性贪婪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无奈。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珍贵事物的追求与人性贪婪的反思。尽管人们努力追求,但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蟠桃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黠儿”指的是?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廖行之的《和人乞朱樱十首》更侧重于对人性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和理想的向往。两首诗虽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均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