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4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3:10
游池州齐山
作者:张栻〔宋代〕
旧闻齐山胜,抱病来登临。
苍然俯平湖,秀出几百寻。
穹石天与巧,修篁近成林。
高攀极巉岩,俯探穷窈深。
爱此坚贞姿,摩挲会予心。
忆行西湖岸,亦复多嵚崯。
颇恨人力胜,刻画时见侵。
谁知丑石面,乃亦变孔壬。
何如榛莽间,屹立长森森。
天然抱幽独,妙质逢赏音。
支筇到绝顶,孤亭指遥岑。
樊川有留咏,兀坐一长吟。
我以前听说齐山的美景,这次因病来这里游览。
从高处俯瞰平湖,湖面如同苍翠的镜子,山峰高耸入云,直插几百丈。
奇石在天空中显得格外巧妙,修长的竹林近在咫尺。
我攀登到险峻的岩石之巅,俯瞩深邃的山谷。
我爱这坚贞的姿态,轻轻抚摸它,心中感到共鸣。
回想起在西湖边走过的日子,那里的山石也是多么嵯峨。
我颇为怨恨人类的力量,刻意雕刻的痕迹总是显现。
谁能知道那丑陋的石头面容,竟也会变得如孔壬般的美丽。
何不在榛莽之间,屹立成林,显得更为苍翠?
天然的幽静独特,奇妙的品质令人赏心悦目。
我撑着拐杖走到山顶,孤亭指向远方的青岑。
樊川有留咏,我在这里静坐长吟。
作者介绍:张栻(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淡斋,宋代诗人,诗风清新脱俗,讲究自然意象,擅长描写山水风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张栻因病游齐山时,体现了他虽身有病痛却依然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齐山的自然风光让他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美好,进而引发对人类雕刻自然的思考。
《游池州齐山》是一首反映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的山水诗。整首诗以齐山的壮丽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山水的雄伟与诗人的情感共鸣。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因病而游的无奈,但随即转向对齐山美景的赞美,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的“苍然俯平湖”描绘了从高处俯视湖泊的清新意象,突显了山水的层次感与深邃。
在意象的构建上,诗人通过“穹石天与巧,修篁近成林”等句子,展示出自然的鬼斧神工,强调自然之美的独特与灵动。而后又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人类改造自然行为的批判,尤其是在“颇恨人力胜,刻画时见侵”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珍视与对人类破坏性的惋惜。
最后,诗人从齐山的壮丽景色引申到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沉思,通过“支筇到绝顶,孤亭指遥岑”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命深意的探索。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张栻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类对自然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对生命深意的探索与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美好自然的珍视与对人类行为的警醒。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齐山”主要象征什么?
A. 人类的力量
B. 自然的美丽
C. 诗人的孤独
D. 情感的波动
诗人对“人力胜”的态度是怎样的?
A. 称赞
B. 批判
C. 中立
D. 认同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A. 通过对比
B. 通过叙述
C. 通过对话
D. 通过直接表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