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2:4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2:43:12
种得桑栽接始成,剃锄长及夏时营。
叶黄已说都无价,蚕老那知转更平。
自是初头放种薄,曷能断手有丝嬴。
田租减放犹科校,况此全催可后程。
种下的桑树刚刚开始成活,春天的锄头在夏天的田里忙碌。
桑叶已经变黄,听说已经没有价格,蚕也老了,哪里知道接下来会更平坦。
这本是刚开始播种时的薄弱,怎么能断手去争取丝绸的盈利呢?
而田租减免了,还是要按科目来考核,何况现在催促的全是未来的收成。
赵蕃,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农耕社会,深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农民生活影响。他的诗作多描写农田、桑树和蚕事,体现了对农民辛苦劳作的理解与同情。
此诗作于农业社会背景下,反映了作者对桑叶贱价的感叹,表达了农民在贫困和艰辛中仍努力生活的状态。诗中既有对自然变化的观察,也有对社会经济状况的深思。
《闻桑叶贱甚感叹有作》是一首感叹桑叶贱价的诗,表达了农民在农田劳作中的艰辛与无奈。诗的开头描绘了桑树的种植与生长,展现了春夏交替时农民的辛勤耕作。接着,诗人通过“叶黄已说都无价”来反映出桑叶的贬值,暗示了市场的变迁与农民的苦恼。
诗中提到“蚕老那知转更平”,突显出蚕的生长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农民对未来的无奈与困惑。接下来,诗人提到“自是初头放种薄”,感慨农田的薄弱与不易,表达了农民在逆境中追求生计的艰辛。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诗人对桑叶贱价的感叹不仅是对自己劳动的无奈,更是一种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反思。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现实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桑叶贱价的感叹,表达了农民在经济压力下的无奈与努力,体现了对农田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同情,展现了农民的坚韧精神。
诗中提到的“桑叶”在市场上有什么变化?
A. 增值
B. 贬值
C. 不变
诗人对农民的态度是?
A. 同情
B. 讽刺
C. 漠视
“蚕老那知转更平”中的“转更平”指的是什么?
A. 生活变得更加富裕
B. 市场环境的变化
C. 自然环境的变化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