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奉先从军》

时间: 2025-05-12 07:07:11

诗句

潦倒书生百战场,功名都属绣衣郎。

虎头食肉无不可,鼠目求官空自忙。

卷月清笳渭城晓,倚天长剑蜀山苍。

习池老去风流减,醉后扬鞭愧葛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07:11

原文展示:

送奉先从军
元好问 〔金朝〕

潦倒书生百战场,
功名都属绣衣郎。
虎头食肉无不可,
鼠目求官空自忙。
卷月清笳渭城晓,
倚天长剑蜀山苍。
习池老去风流减,
醉后扬鞭愧葛疆。

白话文翻译:

一位潦倒的书生在战场上经历百战,
他的功名全都归于那些穿着绣衣的年轻人。
像老虎一样食肉的生活无可厚非,
而像老鼠那样只求官位却是徒劳自忙。
月光下,清脆的笳声伴着渭城的晨曦,
我倚着天长剑,望着蜀山苍苍。
习惯了池塘的安静,风流韵事渐渐减少,
醉酒之后,我的马鞭轻扬,心中却愧疚于葛优的境地。

注释:

  • 潦倒:形容生活困顿,失意潦倒。
  • 书生:指读书人,通常是士人。
  • 绣衣郎:指那些衣着华丽的年轻人,暗指那些不务正业而追求名利的人。
  • 虎头食肉:比喻勇猛果断的生活方式。
  • 鼠目:形容目光短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
  • 卷月:指月光卷起,预示清晨的到来。
  • 长剑:象征着武力和勇气。
  • 习池:指习惯于温文尔雅的生活环境。
  • 醉后扬鞭:醉酒后仍然骑马,暗示放纵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叔夜,号雪山,金朝诗人、词人,以诗、词、文名于世。他是金代重要的文化人物,擅长诗歌与散文,作品精致,情感丰富。元好问的作品常展现出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并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时代的风貌。

创作背景
《送奉先从军》创作于金朝时期,正值金朝与南宋对峙的战乱时代。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战斗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的迷茫与无奈。通过对比潦倒书生与勇猛将士,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潦倒书生的视角出发,揭示了士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开篇即以“潦倒书生”自喻,显示出诗人的无奈与困惑。虽然身处战场,经历百战,然而功名却都归于那些穿着华丽的年轻人,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接下来的几句,以“虎头食肉”和“鼠目求官”作为对比,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生活方式的价值,表现出作者对勇敢与懦弱的深思。尤其是“卷月清笳渭城晓”,通过清晨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思考,与前面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引导读者反思生命的意义。

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反思,既有对往昔风流的怀念,也有对现状的愧疚,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感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潦倒书生百战场:指作者身为读书人,在战场上屡屡经历战斗,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
    2. 功名都属绣衣郎:感叹功名利禄多归于那些外表华丽而内心空虚的人,暗含对社会风气的不满。
    3. 虎头食肉无不可:意指勇猛的生活方式并无不可,表现出对勇士生活的向往。
    4. 鼠目求官空自忙:谴责那些目光短浅、只追求官位的人,显示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5. 卷月清笳渭城晓:描绘清晨的宁静,暗示一种内心的沉思与反省。
    6. 倚天长剑蜀山苍:象征着勇气与抱负,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7. 习池老去风流减:自我反省,意识到生活的平淡与失落。
    8. 醉后扬鞭愧葛疆:醉酒后的放纵与对无奈生活的愧疚,表露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 修辞手法

    • 对比:对比潦倒书生与绣衣郎,体现出不同人生选择的后果。
    • 比喻:以“虎头”和“鼠目”比喻不同的人生观,揭示人性的多样性。
    • 意象:通过“卷月”、“清笳”营造出清晨的氛围,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士人在战乱时代的无奈与抉择,传达出对勇敢与懦弱、功名与生活的辩证关系的理解。

意象分析:

  • 潦倒书生:象征知识分子的苦闷与追求理想的艰难。
  • 绣衣郎:代表社会上那些追求表面华丽而失去内涵的人。
  • 虎头:象征勇敢与果断,传达出对英雄生活的向往。
  • 鼠目:暗喻目光短浅的人,批判对名利的盲目追求。
  • 清笳:表现宁静的早晨,象征内心的反思与平和。
  • 长剑:象征勇气与理想,表达对未来的憧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潦倒书生”指的是: A. 成功的士人
    B. 生活困顿的读书人
    C. 忘却名利的人

  2. “鼠目求官空自忙”中的“鼠目”意指: A. 高瞻远瞩
    B. 目光短浅
    C. 有远见

  3. 诗人对“绣衣郎”的态度是: A. 崇拜
    B. 讽刺
    C. 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士人在乱世中的困惑与思考。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元好问的《送奉先从军》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李白更显豪放与洒脱,而元好问则多了一份沉静与反思。

参考资料:

  • 《金史》:对金朝历史背景的详尽记载。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元好问诗文集》:包含元好问的主要作品及其注释。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兴三十九首 其二十五 杂兴 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汎湖共成十绝 何氏书堂 野芳亭写望 谒客不值夜梦见之 杂兴 即席次吴季行韵 春在 四月上浣日同寮约游西湖十绝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源木本 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主动权 抬脚动手 月晕知风 八字旁的字 施恩不望报 同字框的字 外境 两点水的字 廾字旁的字 养神芝 雨愁烟恨 布侯 盐梅舟楫 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