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朝中措·芦沟河上度旃车》

时间: 2025-07-29 03:17:48

诗句

芦沟河上度旃车。

行路看宫娃。

古殿吴时花草,奚琴塞外风沙。

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

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3:17:48

原文展示:

《朝中措·芦沟河上度旃车》

芦沟河上度旃车。行路看宫娃。
古殿吴时花草,奚琴塞外风沙。
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
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

白话文翻译:

在芦沟河上乘坐着旃车,行路时遥望宫女的身影。
古老的殿宇中,吴国时期的花草依然繁盛,
而塞外的风沙则夹杂着奚琴的音色。
天地虽已荒凉,池台却不知何处,罗绮又属于哪一家。
梦中数着那闪烁的灯火,皇城依旧繁华似昔。

注释:

字词注释:

  • 芦沟河:指的是北京附近的河流,具有历史文化背景。
  • 旃车:一种古代的车,通常用于仪仗或游行。
  • 宫娃:宫中的女子,通常指宫女。
  • 吴时:指的是吴国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
  • 奚琴:一种乐器,常用于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中。
  • 罗绮:指精美的丝织品,常用于形容女子的华美服饰。

典故解析:

  • 吴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以文治和文化著称,吴时的花草代表了繁华的历史场景。
  • 皇州:指的是皇帝的都城,象征着权力与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山农,元代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故国的怀念,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芦沟河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朝中措·芦沟河上度旃车》是元好问的一首词作,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及对现实的思考。开篇以“芦沟河上度旃车”引入,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旃车在河上行驶,令人遐想。当视线转向“宫娃”时,诗人将目光投向了古老的宫殿和其中的女子,表现出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词中“古殿吴时花草”,通过对古代吴国繁盛景象的描绘,唤起了读者对历史的思考。这种历史感与现实的对比在后面的“奚琴塞外风沙”中得到了更深刻的体现,塞外的风沙象征着无情的时间和环境变化,反衬出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荒凉。

“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这句诗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最后的“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则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中,彰显出诗人对故国繁华的无限怀念与深沉的思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芦沟河上度旃车:描绘了在芦沟河上行驶的旃车,展现了诗人游历的情景。
  • 行路看宫娃:行走时,目光投向宫中的女子,表现出对美的欣赏。
  • 古殿吴时花草:提及吴国时期的繁华,暗示历史的辉煌。
  • 奚琴塞外风沙:奚琴的音色与塞外的风沙形成对比,展现了环境的变化。
  • 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质疑美好的事物何在,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 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梦中依然可以看到繁华的景象,表现出对故国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灯火”象征繁华与希望。
  • 对仗:词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将历史的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对故国的深情厚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沟河:象征着历史的流逝和时间的变迁。
  • 旃车:代表古代的交通工具,隐含着历史的深厚背景。
  • 宫娃:象征着美好与青春,体现出对美的向往。
  • 吴时花草:象征繁华与过去的美好,反映出对历史的追思。
  • 灯火:代表着希望与繁华,梦中的灯火更显得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朝中措·芦沟河上度旃车》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元好问
    • C. 苏轼
    •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奚琴”是什么?

    • A. 一种美食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花草
    • D. 一种服饰
  3. “池台何处,罗绮谁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B. 对战争的恐惧
    • C. 对财富的追求
    • D. 对友谊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元好问则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对国家的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共同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元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文学史》
  3.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亭柳 咏隋堤柳和邹程村韵 山亭柳 赠李湘北赴史馆 山亭柳 退道者堕进道者升 山亭柳 小阑干 小阑干 小阑干 早春 小阑干 小阑干 咏画美人 小阑干 其二 国历除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匆的词语有哪些 径趣 漫无止境 担头 尺结尾的成语 笑结尾的成语 鬥字旁的字 灵心巧手 匡救弥缝 广字头的字 打富济贫 鬼字旁的字 巨人长德 魚字旁的字 讷言敏行 党权 愆候 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