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出京》

时间: 2025-04-27 05:20:07

诗句

从宦非所堪,长告欣得请。

驱马出国门,白日触隆景。

半生无根著,飘转如断梗。

一昨随牒来,六月阻归省。

城居苦湫隘,群动日蛙黾。

惭愧山中人,团茅遂幽屏。

尘泥久相涴,梦寐见清颍。

矫首孤云飞,西南路何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0:07

原文展示

《出京》
作者:元好问

从宦非所堪,长告欣得请。
驱马出国门,白日触隆景。
半生无根著,飘转如断梗。
一昨随牒来,六月阻归省。
城居苦湫隘,群动日蛙黾。
惭愧山中人,团茅遂幽屏。
尘泥久相涴,梦寐见清颍。
矫首孤云飞,西南路何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开京城的复杂心情。他觉得自己身为官员并不适应这份工作,因此长久以来都想寻求离开的机会。骑马离开国门,阳光普照,令人感到舒畅。然而,半生漂泊,无根无据,宛如断裂的禾秆。前几天接到通知,六月份将会被阻止回家探亲。居住在城市里纵使人多,却感到窘迫,周围的蛙声和鼹鼠的叫声让人烦恼。作为一个山中人,感到羞愧,只能在一片茅草中隐居。长时间被尘土与泥泞所污染,梦中常常想见清澈的河流。抬头望向孤云飞翔,西南的路途何其漫长。


注释

  • :指官场,特指官员的生活。
  • 隆景:美好的景象,阳光明媚。
  • 无根著:没有固定的根基,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
  • :公文,指官方文件。
  • 湫隘:狭窄,形容城市生活的压迫感。
  • 团茅:指茅草,隐喻隐居生活。
  • :沾染,形容生活的污浊。
  • 清颍:清澈的水流,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250年-1320年),字仲明,号天锡,元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在诗词创作上有很高的造诣,尤其以词作闻名,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出京》创作于元代,诗人身为官员,却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常常思念隐居山林的生活。诗中流露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官场纷扰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与人心的浮躁。


诗歌鉴赏

《出京》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元好问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的向往。诗的开头,作者直接表明自己并不喜欢宦官生活,渴望离开这个环境,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官场黑暗的厌倦。接着,他骑马出门,阳光照耀着大地,景象美好,但内心却是孤独的漂泊者,半生无根的感叹透着无奈。

诗中对城市生活的描绘充满了压迫感,周遭的喧嚣与烦躁使他深感不适,感到身为山中人的羞愧,隐喻着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世浮华的反感。最后,抬头望向孤云,似乎在追问人生的意义与归属,西南的路途象征着未来的漫长与不确定性,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宁静中透着思索的情感,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从宦非所堪:直言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
  2. 长告欣得请:表示对离开的期待与欣喜。
  3. 驱马出国门:骑马出门,象征自由的开始。
  4. 白日触隆景:阳光明媚,景色宜人,形成对比。
  5. 半生无根著:表达漂泊无依的无奈。
  6. 飘转如断梗:比喻生活的无所依托,空虚不定。
  7. 一昨随牒来:提到接到通知,显示生活的突变。
  8. 六月阻归省:六月份无法回乡,暗示生活的阻碍。
  9. 城居苦湫隘:城市生活的压迫感与不适。
  10. 群动日蛙黾:城市的喧嚣,令人烦恼。
  11. 惭愧山中人: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羞愧。
  12. 团茅遂幽屏:隐居的宁静,渴望归隐。
  13. 尘泥久相涴:长时间被尘土污染,暗示生活的苦闷。
  14. 梦寐见清颍:梦想着清澈的水流,象征理想的生活。
  15. 矫首孤云飞:抬头仰望孤云,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16. 西南路何永:感叹未来的路途漫长,不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断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漂泊无依的状态。
  • 对仗:如“尘泥久相涴,梦寐见清颍”,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如“矫首孤云飞”,赋予云以人的情感,表现对自由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对人生迷茫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日:象征希望与光明。
  2. 孤云:代表自由与洒脱。
  3. 清颍: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4. 团茅:隐喻隐居生活的宁静。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构建了丰富的画面,也深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渴望与苦闷,透露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白日触隆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厌倦
    • B. 喜悦
    • C. 迷茫
    • D. 无奈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团茅”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人对京城的生活感到满意。(对/错)

答案

  1. B
  2. 隐居生活的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
  2.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3. 《山居秋暝》 - 王维

诗词对比: 《出京》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出京》更强调离开官场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而《静夜思》则更多表现对故乡的深情回忆。


参考资料

  1. 《元好问诗词全集》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元代文学概论》

这些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元好问及其时代背景,为理解《出京》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夜夜曲 晚溪 山行 再游飞云洞 和袁明府枚留别杭州 和简斋夫子自挽诗 媚香楼歌 征程 登高示诸弟妹 巫峡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妙在心手 指腹割衿 尣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几字旁的字 思恋 象简乌纱 静结尾的成语 至字旁的字 灾煞 新来乍到 食不求饱 疑屯 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重规累矩 毛字旁的字 金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