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千丈岩瀑布》

时间: 2025-07-27 22:09:31

诗句

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

凭槛未穷千丈势,请从岩下举头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09:31

原文展示: 千丈岩瀑布 曾巩 〔宋代〕 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 凭槛未穷千丈势,请从岩下举头看。

白话文翻译: 瀑布如玉龙垂挂,水花四溅似雪花翻飞, 四季中雷鸣般的声音,即使在六月也让人感到寒意。 站在栏杆旁无法完全领略其千丈的壮观, 请下到岩底,抬头仰望才能真正感受其雄伟。

注释:

  • 玉虬:比喻瀑布如玉龙垂挂。
  • 雪花翻:形容瀑布水花四溅,如同雪花翻飞。
  • 四季雷声:形容瀑布声音之大,如同四季不断的雷鸣。
  • 六月寒:形容瀑布的寒气,即使在炎热的六月也让人感到寒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宋代八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叹。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山水时所作,通过对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首句“玉虬垂处雪花翻”,用“玉虬”比喻瀑布,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如龙垂挂的雄伟姿态,而“雪花翻”则进一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次句“四季雷声六月寒”,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瀑布声音之大,如同四季不断的雷鸣,同时“六月寒”也巧妙地表达了瀑布带来的寒意。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从不同角度观赏瀑布的不同感受,引导读者亲自体验瀑布的壮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虬垂处雪花翻”:以“玉虬”比喻瀑布,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姿态,“雪花翻”则细腻地描绘了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
  2. “四季雷声六月寒”:夸张地形容瀑布声音之大,如同四季不断的雷鸣,“六月寒”则巧妙地表达了瀑布带来的寒意。
  3. “凭槛未穷千丈势”:站在栏杆旁无法完全领略瀑布的壮观,表达了瀑布的雄伟难以一览无余。
  4. “请从岩下举头看”:建议从岩底抬头仰望,才能真正感受瀑布的雄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虬”比喻瀑布,形象生动。
  • 夸张:“四季雷声六月寒”夸张地形容瀑布声音之大和带来的寒意。
  • 对比:通过“凭槛未穷千丈势”和“请从岩下举头看”的对比,强调了从不同角度观赏瀑布的不同感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瀑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亲自体验和感受自然之美的理念。

意象分析:

  • 玉虬:比喻瀑布,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姿态。
  • 雪花翻:细腻地描绘了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
  • 四季雷声:夸张地形容瀑布声音之大。
  • 六月寒:巧妙地表达了瀑布带来的寒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虬”比喻的是什么? A. 瀑布 B. 雪花 C. 雷声
  2. “四季雷声六月寒”中的“六月寒”指的是什么? A. 六月的寒冷 B. 瀑布带来的寒意 C. 六月的雷声
  3. 诗中建议从哪个角度观赏瀑布? A. 凭槛 B. 岩下 C. 山顶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与曾巩的诗有相似之处。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望庐山瀑布》与曾巩《千丈岩瀑布》:两首诗都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而曾巩则强调了亲自体验和感受自然之美的理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多首古代山水诗,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比较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龙吟·夜来霜拂帘旌 满江红·甚矣吾衰 满江红·重到西湖 水调歌头·天地孕冲气 水调歌头 鹊桥仙(和蔡子周) 醉落魄 杏花天(豫章重午) 柳梢青(送吕子绍守峡) 柳梢青(赠张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中构 京兆眉妩 感羡 包含午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至字旁的字 赏一劝百 包含味的成语 总领 亲上做亲 包含跗的词语有哪些 误讹 韫匵藏珠 家给人足 夕字旁的字 消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