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9:33
鹊桥仙(和蔡子周)
作者: 侯置 〔宋代〕
鹤发萧森,玉颜腴润,养就黄芽金鼎。
一区松菊老湘滨,但心远何妨人境。
衮衣家世,鸣鸾歌舞,到了春冰消尽。
不须惆怅梦中身,这彩选输赢谁省。
全诗意译:
白发苍苍的树木萧索而立,容颜丰润的女子如同玉一般,岁月在她身上养成了黄芽和金色的鼎;
在湘滨的松菊间,纵然年纪已高,只要心灵远大又何妨于世俗的境地?
衣袍华贵的家世,歌舞齐鸣的盛景,等到春天的冰雪融化,
不必在梦中感到惆怅,这其中的得失又有谁能看得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衮衣家世”一词,常用于形容高贵的家世背景,历史上许多名门望族皆以此为傲。
作者介绍:
侯置,字子周,号行云,宋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词风和清新脱俗的意境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词作表达对生命、爱情及自我价值的探索与思考。
《鹊桥仙》是侯置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全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构筑出一个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世界。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世间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珍惜与对理想的追求。
首句“鹤发萧森,玉颜腴润”通过对比,展现了老年的苍凉与青春的美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接下来的“一区松菊老湘滨”,则展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认为心灵的远大才能超越世俗的纷扰,这种心态的升华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邃。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衮衣家世”与“鸣鸾歌舞”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华丽的宴会场景,然而随着春冰的消融,所有的热闹终将归于平静,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脆弱。最后一句“不须惆怅梦中身”,更是直接揭示了诗人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得失,诗人希望读者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无论是胜是败,都不必过于惆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例如,“鹤发萧森”与“玉颜腴润”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得失与现实的无常,倡导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芽金鼎”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生命的丰盈
C. 名声
诗人对待人生得失的态度是什么?
A. 悲观
B. 平和
C. 消极
“不须惆怅梦中身”的意思是?
A. 不必过于忧伤
B. 必须在梦中寻找快乐
C. 追求梦中的理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侯置的《鹊桥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哲理,后者则更多展现个人情感与生活的细腻之处。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