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3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33:14
和胡戢七首
达则经纶隐着书,
昔人于此孰亲疏。
王通持底答扬素,
汾曲先人有敝庐。
这首诗的意思是:当一个人有成就时,往往要把自己的见解与智慧隐藏在书本中。曾经有多少人对此亲近或疏远?王通以自己的学识回应了扬素,而汾曲的先人则有一间破旧的小屋。
晁补之,字公谏,号山樵,宋代著名诗人、词人,生于公元1050年,卒于1115年。他以清新、高远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政治、经济发展时期,文人对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的反思日益增多。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和胡戢七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者通过对古人和当代人的对比,探讨了成就与内心世界的关系。诗的开头“达则经纶隐着书”,揭示了一个人在达到某种成就后,往往会选择将自己的深刻见解隐藏于书本之中,这不仅反映出一种谦逊的态度,也暗示了对成就的反思。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了历史人物王通与扬素的关系,表现了师生之间的传承与互动,强调了知识的传播和传承的重要性。最后一句“汾曲先人有敝庐”则以简陋的居所作结,表现出古人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士人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借古讽今,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呼唤人们在面对名利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诗中既有对古人智慧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自省,深具哲理。
整首诗表达了对成就的反思,探讨了知识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对古人智慧的崇敬,传达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世界的思想。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王通”是什么身份?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昔人于此孰____”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极度追求。 (正确/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