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画 其三》

时间: 2025-07-28 10:20:39

诗句

绿阴如水逼人清,隔叶黄鹂坐久鸣。

一个树根非八座,白头箕踞有谁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20:39

原文展示: 绿阴如水逼人清,隔叶黄鹂坐久鸣。一个树根非八座,白头箕踞有谁争。

白话文翻译: 绿荫如同清澈的水,逼得人感到清凉,黄鹂鸟隔着树叶久久地鸣叫。一个树根并非是高贵的座位,白发苍苍的人随意坐着,有谁会来争夺呢?

注释:

  • 绿阴:指树荫。
  • 如水:形容树荫清凉如水。
  • 逼人清:使人感到清凉。
  • 隔叶:隔着树叶。
  • 黄鹂:一种鸟,鸣声悦耳。
  • 树根:树的根部。
  • 非八座:不是高贵的位置。
  • 白头:指年老的人。
  • 箕踞:随意坐着的姿势。

典故解析:

  • 八座:古代指高官的座位,这里比喻高贵的位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希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的诗画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田园风光和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通过树荫、黄鹂、树根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白头箕踞有谁争”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首句“绿阴如水逼人清”,用“如水”形容树荫的清凉,给人以清新之感。次句“隔叶黄鹂坐久鸣”,通过黄鹂的鸣叫,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后两句“一个树根非八座,白头箕踞有谁争”,则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阴如水逼人清”:绿荫清凉如水,给人以清新之感。
  2. “隔叶黄鹂坐久鸣”:黄鹂隔着树叶久久地鸣叫,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3. “一个树根非八座”:树根并非高贵的位置,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4. “白头箕踞有谁争”:白发苍苍的人随意坐着,有谁会来争夺呢?反映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绿阴如水”将树荫比作清凉的水,形象生动。
  • 拟人:“隔叶黄鹂坐久鸣”赋予黄鹂以人的行为,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 绿阴:清凉的树荫,象征自然的清新。
  • 黄鹂:悦耳的鸟鸣,增添画面的生动感。
  • 树根:简朴的位置,象征简朴的生活。
  • 白头:年老的人,象征淡泊名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阴如水逼人清”中的“如水”形容的是什么? A. 树荫 B. 水 C. 空气 D. 风
  2. 诗中“隔叶黄鹂坐久鸣”中的“黄鹂”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树 D. 一种草
  3. 诗中“一个树根非八座”中的“八座”指的是什么? A. 高贵的座位 B. 树根 C. 树 D. 鸟
  4. 诗中“白头箕踞有谁争”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世俗名利的追求 B. 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人生的悲观

答案:1. A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宁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沈周《题画》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田园风光,但沈周的诗更注重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田园诗选》:收录了多位古代诗人的田园诗作,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永遇乐 永遇乐(蔡州移守颍昌,与客会别临芳观席上) 永遇乐 对海 永遇乐 永遇乐 永遇乐 永遇乐 饯灶 永遇乐 秋闺用日湖体 永遇乐 永遇乐(春暮有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长字旁的字 行百里者半九十 水覆难收 印检 麥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宁戚叩牛 包含麦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襜的词语有哪些 齐明 包含装的词语有哪些 传馈 宠辱无惊 攴字旁的字 避谢 拨调 血债累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