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9:55
《次韵彦远相州道中二首》
自君之出矣,吾居关昼横。
尚有杨李来,时能出门迎。
少日所忿慉,壮年瞀双睛。
涉月在一床,几成小冠盲。
夫子竹林趋,世固溷高明。
尚喜鞍马间,经阿复缘泓。
诗随晚雨堕,迫户有余清。
便拟酿白黍,相邀饭青精。
重惜吾杨李,徂秋各南征。
自从你离开以后,我在关外的白昼中孤独地生活。
还时常有杨柳和李花来,偶尔能出门迎接它们。
年轻时心中愤懑,壮年时双眼迷茫。
在月光下躺在床上,感觉几乎要失去视力。
老师在竹林中行走,世间的风气却依然混乱而高明。
我仍然喜爱在马鞍上,经过阿复的泓水。
诗句在晚雨中飘落,靠近门口仍有余清。
我便想酿造白黍酒,邀请你们一同享用青精。
我更加珍惜杨李,到了秋天各自南去征途。
作者介绍:晁补之(约1050年-约1120年),字洪辅,号宰臣,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晁补之离开友人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的珍惜。诗中既有对往昔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的展望,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这首诗通过晁补之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展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从“自君之出矣”开篇,直接点明了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惆怅。接着,通过对杨李的描写,借自然之美反衬自己的孤独,显示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中“少日所忿慉,壮年瞀双睛”一句,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年轻时的激情与愤懑,壮年后的迷茫与无奈,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而“夫子竹林趋,世固溷高明”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担忧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出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情感深邃,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诗作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人生画卷,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思念、孤独、人生无常等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杨李”象征什么?
A. 友谊
B. 自然美
C. 以上都是
诗人对“壮年瞀双睛”的感受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年轻的怀念
B. 对人生的迷茫
C. 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竹林”象征了什么样的生活?
A. 混乱
B. 高洁
C. 富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