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5:20
千秋岭上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永日倦高跻,
盘回四望迷。
松根危抱石,
岭路曲随溪。
马腹飞云薄,
山腰过雨低。
阴崖不可度,
谁此构长梯。
整首诗的意思是:在长时间的攀登中感到疲倦,四周的景色让我迷失了方向。松树的根系在危险的岩石上缠绕,山岭的小路曲折地跟随着溪水流淌。马背上云彩轻薄,山腰间的雨雾低垂。阴暗的山崖无法逾越,谁能在这里架起一座长梯呢?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阴崖不可度”可以理解为对险峻地势的描绘,反映了登山者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存中,号阮亭,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晁补之在登山远足时所作,表达了他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疲惫与迷茫,以及对自然险峻环境的感悟。
《千秋岭上》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高山的敬畏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开篇以“永日倦高跻”点明了诗人因长时间攀登而感到疲倦,同时引入了对环境的细致观察。“盘回四望迷”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在高山之巅,因周围景色的复杂而感到迷惘,展示了自然的神秘与广阔。接下来,诗人通过“松根危抱石”和“岭路曲随溪”描绘了险峻的山崖与蜿蜒的小路,展现了自然的险恶与美丽。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云雾和雨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反映了他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思考。“阴崖不可度”一句,是对艰难攀登的一种感慨,最后以“谁此构长梯”结尾,表达了对克服困难的渴望,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困惑。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高山的描绘,反映了人在人生旅途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马腹飞云薄”意指什么?
A. 马很重
B. 云彩轻薄
C. 雨水太多
诗的最后一句“谁此构长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无奈
B. 兴奋
C. 忧伤
诗中“阴崖不可度”说明了什么?
A. 山崖很美
B. 山崖很危险
C. 山崖很容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千秋岭上》的深入解读,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到诗歌的美,也能更好地理解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