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呈毅父提刑》

时间: 2025-04-27 13:09:48

诗句

不酌公荣有意哉,可能元亮此公侪。

但读离骚政须酒,不应须为菊花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9:48

原文展示

呈毅父提刑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不酌公荣有意哉,
可能元亮此公侪。
但读离骚政须酒,
不应须为菊花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敬仰和对高洁品德的追求。诗中提到的不愿与公荣同饮,强调了对名利的淡泊;而提及元亮,则是对一位志同道合者的认同。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酒的偏爱,暗示在困境中也应有高尚的情操,不必仅仅依赖菊花的清雅。

注释

  • 公荣:指显赫的名声和地位。
  • 元亮:指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以智谋和品德著称。
  • 离骚:屈原的名作,表达了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 菊花:象征高洁、清雅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0—1125),字承和,号山人,北宋诗人,以豪放奔放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之时,诗人借此表达对理想与高尚品德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父亲的深情厚谊。

诗歌鉴赏

《呈毅父提刑》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感情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饮酒与品德的思考,抒发了对名利的厌倦和对真挚情感的渴望。开篇“不酌公荣有意哉”,以否定的方式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显示了诗人对社会浮华的批判。接下来的“可能元亮此公侪”,则通过提及诸葛亮,表达了对忠诚与智慧的崇敬。最后两句“但读离骚政须酒,不应须为菊花来”,则是对饮酒的评价,暗示在面对困扰时,应该保持高尚的情操,而不只是追逐表面的清雅。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深邃的思考,又不乏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诗人高洁的志向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酌公荣有意哉:我难道会去喝那名利的酒吗?
  2. 可能元亮此公侪:或许只有像元亮那样的人,才能与我同道。
  3. 但读离骚政须酒:读《离骚》时,正需要酒的陪伴。
  4. 不应须为菊花来:不必仅依靠菊花的清香来感叹人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公荣”与“元亮”,形成对比,突显诗意。
  • 比喻:用“酒”暗指人生的理想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名利与理想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与对社会浮华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父亲的敬意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了欢愉、理想与情感的寄托。
  • 菊花:代表清高、孤傲的品德,寓意高洁的情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元亮”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诸葛亮
    • C) 王羲之
  2. “不酌公荣有意哉”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名利的渴望
    • B) 对名利的淡泊
    • C) 对友情的珍视
  3.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由谁创作的?

    • A) 白居易
    • B) 屈原
    • C) 李白

答案

  1. B) 诸葛亮
  2. B) 对名利的淡泊
  3. B) 屈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晁补之与李白: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酒的喜爱,但晁补之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加豪放,强调饮酒的豪情与放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汇编。
  • 《古诗词鉴赏指南》:关于诗词鉴赏的基础书籍。

相关查询

过昭君村赋诗 过汉州留房公湖一日戏和少陵韵二首 过汉州留房公湖一日戏和少陵韵二首 观雁湖经行留题 格斋 赋黄香梅绝句八首正月二十三作时筑楼居将就 赋黄香梅绝句八首正月二十三作时筑楼居将就 赋黄香梅绝句八首正月二十三作时筑楼居将就 赋黄香梅绝句八首正月二十三作时筑楼居将就 赋黄香梅绝句八首正月二十三作时筑楼居将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清尘浊水 出位 笑面老虎 忘形交 夙夜不懈 米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将尉 方字旁的字 扈隶 包含互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棰的词语有哪些 林下高风 干字旁的字 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二字旁的字 勃然奋励 滉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