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享太庙乐章。保大舞》

时间: 2025-04-27 07:49:36

诗句

於穆文考,圣神昭彰。

箫勺群慝,含光远方。

万物茂遂,九夷宾王。

愔愔云韶,德音不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9:36

原文展示:

享太庙乐章。保大舞
於穆文考,圣神昭彰。
箫勺群慝,含光远方。
万物茂遂,九夷宾王。
愔愔云韶,德音不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祖宗圣德的怀念与敬仰,描绘了盛大的祭祀场景和音乐舞蹈的庄重氛围。诗中提到的“于穆文考”指的是先王的文治,强调了圣明和神圣的光辉。接着提到“箫勺群慝”,表现出祭祀音乐的悠扬与和谐,传递到远方。最后,诗人描绘了万物繁荣的景象,以及各地的宾客齐聚于此,表现出对国家和谐与繁荣的期盼。

注释:

  • 於穆:古代对先王的尊称,表示对其德行的敬仰。
  • 文考:指文治的考验,强调文化的传承。
  • 圣神:指圣明和神圣,寓意高尚的德行和权威。
  • 箫勺:古代乐器,象征祭祀仪式中的乐声。
  • 群慝:群体中的和谐,指众多乐器或人们的齐心协力。
  • 万物茂遂:万物繁荣生长,象征国家的富强与和谐。
  • 九夷:指各个地方,象征各国的宾客。
  • 愔愔:形容安静、宁静,指祭祀时的庄重气氛。
  • 德音:指美德的声音,象征先王的教诲和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子仪,唐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德而闻名。他在安史之乱中表现出色,为唐朝的复兴立下赫赫战功。

创作背景:

《享太庙乐章。保大舞》创作于唐朝盛世时期,诗人在太庙祭祀中受到感动,借此表达对国家繁荣、民族团结的美好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祭祀为背景,展现出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氛围。开篇提到的“於穆文考”,不仅是对先王的赞美,也暗示了历史文化的延续。诗中通过音乐与舞蹈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表明了人们对国家繁荣和德治的渴望。

“箫勺群慝”的意象,不仅仅是乐器的集合,更是人们心灵的共鸣,象征着团结和共同的理想。接下来的“万物茂遂”,则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富强与安宁,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的期盼,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於穆文考,圣神昭彰:强调先王的文治和神圣的光辉,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
  2. 箫勺群慝,含光远方:描绘祭祀乐声的悠扬,象征着文化的传播。
  3. 万物茂遂,九夷宾王:表现出国家的繁荣与各地宾客的到来,象征和谐共处。
  4. 愔愔云韶,德音不忘:强调祭祀的庄重氛围,表达对先王德行的铭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物茂遂,九夷宾王”,形成和谐的音韵。
  • 比喻:用“德音”来象征先王的教诲与影响。
  • 拟人:将音乐和文化描写得生动传神,仿佛能感知其存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祖宗的敬仰、对国家繁荣的期盼,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情感真挚,意蕴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考:象征历史文化的积淀。
  • 圣神:代表高尚的德行与权威。
  • 箫勺:象征祭祀中的音乐。
  • 万物茂遂:代表繁荣的景象。
  • 九夷:象征各个地方的团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于穆文考”是指什么? a) 先王的德行
    b) 诗人的生平
    c) 国家繁荣

  2. “箫勺群慝”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自然的和谐
    b) 祭祀的和谐
    c) 人心的和谐

答案:

  1. a) 先王的德行
  2. b) 祭祀的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祭侄文稿》:王羲之的作品,表达对亡者的追思。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春夜的美丽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享太庙乐章》与《春江花月夜》:前者强调历史文化与国家繁荣,后者则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表现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挽南塘朱检阅二首 挽南塘朱检阅二首 挽储华谷四首 挽储华谷四首 挽常蒲端明二首 听莺 天寒留滞山中即事 题画轴卷后 所居遇雪 岁冬至唐村坟山扫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案无留牍 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里字旁的字 包含克的成语 欠字旁的字 佛柜 罢懦 崩薨 沟深垒高 白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东手接来西手去 矫情镇物 指囷相助 青口白舌 凤觜 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